梅花网书单:读《湿营销》 越湿越营销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39

  我做了11年的网络营销,热爱这个行业,享受这个行业带来的快乐,沉迷于这个行业带来的变化。

  11年前,当第一个Banner广告在我服务的媒体上发布时,看到客户满意又略显困惑的面庞,一种兴奋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作为这个行业吃螃蟹的第一批人,我们怎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有价值的服务呢?在11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不断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五六年前Web2.0浪潮席卷全球,翻开了互联网行业崭新的一页,消费者为此兴奋,他们从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接收和发布者信息的完全参与者。他们创造着自己的媒体平台、自己的社团、自己的网络生活。随着人们在互联网上投入了越来越多的时间、精力和情感,互联网变得越来越人性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家发现在网络上聚合的关键在于它营造了值得信赖的新环境。那么在这样的新的环境下,数十年来不变的广播式营销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传统的营销业何去何从?值得同行们普遍思考。

  我很幸运一直在社会化媒体环境中生存,有机会不停地尝试互联网带来的新思维、新模式。10年前配合传统媒体发布互联网广告,把广告创意做得绚烂多彩,充满感性,客户满意了;5年前整合互联网资源,编辑们开始主动采编、与用户形成网络互动专题,客户满意了;两年前从内容整合,到搜索、社区、线下活动的立体整合传播出现了,以网络互动为主角的精彩传播案例不断涌现,互联网营销成为主流传播的中坚力量,客户又满意了。但是随着上网人数的急速增加,网络碎片化加剧、用户自由度增加、口碑价值凸显、有序组织越发困难,客户开始困惑了。他们越来重视网络营销,却面对互联网带来的营销新问题束手无策,这给网络营销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探究互联网环境中的人群的本性、需求和价值观的时候,看到了《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伴随着场景变化产生的共鸣,惊喜地发现书中很多观点与我们的实践不谋而合,同时又有深入研究、调查、整理、总结和提炼。

  书中精炼了Web2.0技术平台发展中所积累的用户变化。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人的基本特征、人的群体属性和本质。让读者了解到群体如何形成决策、如何保持决策。最终总结出正在亲历的营销革命并不是漫无目的的病毒传播,只要悉心琢磨人群的行为轨迹,就会发现:看似自有化、无组织的人群是可以有效引导、有效服务的,从而有规律地、可重复地创造出用户喜欢的“信息瀑”,引爆流行,获取用户信任。

  这是最吸引我的一个章节,因为营销是为受众服务的,只有了解人、理解人,发现其中客观规律,才能创造出好的营销。“湿”在这里定义的是有情感的、自发的、个性的、符合人群本质需要的行为方式,不是硬邦邦的、干巴巴的、强加于人的手段。“湿营销”可以给需要的人更多的帮助,让不需要的人不被打扰,从而获得最好的营销效果。

  书中对营销的主体——消费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事实上,消费者处于一个信息过剩的环境中,Web2.0的平台使他们更容易参与其中,使用内容、发布内容、平等互动。更多的信息随之产生,形成了一个无限丰饶的世界。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消费者其实并不快乐!为了享受美好生活,选择成本不断增加。他们开始困惑,于是排斥、躲避这个信息爆炸的世界。在这片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人们开始像小水泡一样聚合成熟悉、信任的小圈子。家人、朋友、同事、网友的推荐,成为加入这些小圈子的最重要依据。这些小圈子开始屏蔽来势汹汹的大众传播。面对这样的变化,营销者应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呢?从提供选择到提供需求无疑是唯一的答案,需求又从何而来,从“湿环境”的分析和把握中来!

  当读到这时,“湿营销”的理念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呢?是“双赢”,信息发布者认为有理由传播信息,同时信息接收者又认为能够从中获益。营销变成了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人与公司的对话。博客、论坛、聊天室、SNS工具、社交圈、好友录等逐渐成为营销选择的王道。

  湿营销从湿的诉求开始,经过湿的执行、湿的优化,获得湿的结果,鼓励参与其中的人把好的体验和朋友们分享。书中总结了不少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发掘出了面对大众市场和利基市场两个截然不同市场的营销规律。涵盖了传播内容的选择、圈子语言的定义、传播方式的规划、传达人群的估算,甚至涉及文化的融合、金融的保障等,让我们全方位地触摸到了“湿营销”。越湿的环境,越需要专业营销人的专业服务,更加需要营销人的创意与智慧。

  小趋势决定大变革,湿的世界里的机遇是什么?故事的最后,作者和读者一起设想了美丽的新世界,也许人们在新技术、新工具的帮助下,可以自由引领、创造、经营、享受属于自我的生活。于是一个更符合人类本性的经济新秩序便应运而生,在这样的世界里,互信比互利更重要!作为营销人,我们应该怎么规划和面对这一新世界呢?或许,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明白,不如每个月找个假日的下午,一缕阳光、一杯清茶、一群朋友、一段思考。靠群体的只会让我们逐渐靠近答案。变革也许就像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五六年前的Web2.0一样,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它会悄然来临。如果说“湿”代表的是生命、活力和爱,我要说“每天湿你多一些”。如果说“湿”带来了变革与挑战,我想说:“越湿越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