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阑夕的文章《理想主义的价值》,我也忍不住来扒一扒。罗永浩的锤子科技估值4.7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额为7000万人民币。其实这个数据真的很平常,至少在手机界是这样的。但是由于罗永浩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名人做手机效应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讨论。
对于言必称模式的财经媒体来说,罗永浩是否存罗布斯模式呢?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同罗布斯的粉丝被称为“萝卜丝”是有模式的。
罗永浩之所以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不是因为他的演讲,不是因为他的话题性,不是因为他在文化圈的号召力,不是因为他对设计的偏执和自我,也不是因为他的粉丝会为了他和方舟子干仗,更不是因为他过去创业所采用的不落俗套的经营方式,而是因为当他把这些带有他个人标签的元素通过互联网重新整合后,讲述了另外一个迷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从对乔布斯的崇拜和对小米的差异化开始。
2012年中旬,在一次演讲中,罗永浩讲述了自己在乔布斯死后,因为挖出乔布斯过往的一些不堪的往事,而被乔布斯亲友批评的往事。那个时刻,罗永浩主动告诉所有人,自己也可以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就如同自己过去一直试图做的那样。同时,在演讲中,还顺便嘟囔了几句雷军的产品观,那一刻在罗永浩的眼中,已经勾勒出,另外一种路劲。
为此,罗布斯先生选择了几条不同的路,去寻找名人做手机的出路。
第一、让意见领袖去定义产品。
与小米推崇的让互联网用户定义产品不同,罗永浩追求的是让意见领袖去定义产品。雷军害怕“雷布斯”这三个字,他不愿意把自己和任何人比较,靠群体智慧做到最好(虽然他非常牛)。而罗永浩极有勇气和自信,依靠着自己的粉丝号召力,再造一个锤子教。这个时候,他的个人趣味会变成粉丝的趣味,他的个人推荐会成为粉丝们抢购的商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是自己粉丝的教主,罗永浩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构筑自己的产品,通过产品发表自己的意志和对世界的理解。
第二、由个人品牌过渡到产品品牌。
与小米的互联网模式造品牌不同。罗永浩的品牌很大程度上是继承自他个人。这种模式对于罗永浩并不难,其演讲《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在放出当年就被播放了1000多万次。这个演讲成功地将罗永浩的英语学校和别的英语培训机构区别开来,其实在教学效果上,和别的学校相比并没有质的区别,唯一不同地是真的依靠服务和诚实来取信用户。锤子显然受益于这种过往的口碑。并因为罗永浩的标志性标签锤子而极其带感地丰富了锤子这款产品的形象。因此如果,锤子科技发展到做电力汽车的阶段,可以想象会有一个极其搞笑的汽车品牌出现,锤子牌汽车。
第三、用户就是粉丝,让粉丝成为锤子的风口。
小米特别推崇“拥有粉丝而非用户”,就是说要把客户服务做好,让他相信你,以你为荣,成为你品牌的粉丝。罗永浩没有这个问题,在罗布斯的逻辑里,他的用户绝大多数都是他的粉丝,他要做的是如何确保这种对他的认可延续到对产品的认可上。所以如何不掉粉,成了他的工作重心。所以在很多人的眼中锤子科技不是一个产品驱动的公司,也不是技术驱动,而是粉丝驱动。罗永浩有这种魔力,能让任何严肃的事件变成一场娱乐的狂欢。搞到最后,锤子改变不了外部的世界,倒是改变了用户的内心。
还有谁在学习罗布斯?
其实,名人做机的模式不仅仅罗永浩在玩,很多人也在玩。今年可以说是明星们的硬件试水年,从崔健、韩庚、汪峰、周杰伦都相继推出自己的手机产品。不断有名人以自己的名望为硬件产品背书,让粉丝变成客户。不过,这种模式更多是手机厂商对”小米模式”的改良。手机开发商更多是把明星当成一个营销卖点和流量渠道,把明星的粉丝通过手机给洗成用户。
这些模式都没有罗永浩来的彻底,因为罗永浩是一个真正的名人创业者。也因为摸清了粉丝经济的讨论,因此成了罗布斯。这或许是罗布斯取得巨额融资的另一个理由吧。
罗布斯模式的风险
如同陷入情网的女子,终有一天也会醒来。如果产品的完善和发展速度不能赶上用户的预期,不能和竞争对手比肩,那么被抛弃的命运也可能降临在教主的身上。罗布斯模式的最大风险再于如何确保粉丝对自己的热度,。对于罗永浩来说,未来能走多远,取决于自己能否从一个天才的公众人物,演变为一个平台,一个能够让背后的团队有力支持自己的战略家和操盘手,这一点上,罗永浩做的远不如乔布斯,也不如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