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的黄昏 说在互联网思维流行时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76

 
  据说,互联网圈最近流行一种新的骂人方法,说谁不靠谱便说他具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本身不是什么坏字眼,但被网民们唾弃是因为最近几部名导、名角但口碑不佳的影片,票房表现却非常好,一些分析师(注:分析师一词先于互联网思维已经被毁过)将这一反常现象归结为互联网思维,具体细节略过,结论是,这些常人看来很烂、很垃圾的东西走俏是有道理的,你要是不理解,就会领到一顶帽子:不懂更先进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按照字面来说,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思维方式”,不过,在国内,即便在非常专业的人士眼里,互联网思维也只是营销的噱头,而不是一套系统的方法论。

  作为方法论,互联网思维是有的,互联网带来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快的变化能够被每一个人感知,这些纷杂的变化下面,有一个驱动力,就是光速的瞬时性。传统工业社会是基于机械运动的,机械运动的速度有限,且不同物体的运行速度有快有慢,提高速度增加效率是工业社会长期以来最重要的发展动力,可是,光速一秒钟能够绕地球7圈多,也就是说,如果采用光速联系,地球上距离最远地方的两个人,也不会感觉到时间的延迟,对于人的生理来说,快于0.1秒以上的速度,已经没法再行区别。

  一句话,由于互联网的瞬时性使得以机械运动为基础的传统工业社会既定方法正在失效。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涉及到传播学、社会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相比,就像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相比一样,是一种社会形态的变革,而不是技术工具的简单应用,不太可能一戳而就。因此,摘取互联网思维的果实需要长期的创新变革来支撑。但是,如果着急怎么办?

  当乔布斯重新定义手机之后,我们的许多明星创业者也忙不迭地重新发明第二遍车轮。

  第二遍车轮实质当然没有意义,当把工程(gong’cheng)学当做成功(cheng’gong)学来做,鸡汤便是最好的润滑剂,一系列概念的引入都不过是为了宣传,当然,他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口碑营销。

  没有产品创新的口碑营销,,不同的只是买单的,是不明觉厉的投资人,还是被五花八门山寨产品弄晕的用户。

  本来,科技创新的最大功效就是改变资源稀缺性的约束,让原本处在弱势的创业者具有与强者同台竞技的可能;现在,一切都倒了过来,土豪们将特殊的资源,比如渠道优势,归到产品创新或者营销创新上,强制用户相信漂亮的销售业绩泡沫而放弃对产品的直接感觉。

  打着自有操作系统旗号的渠道型公司,以定制的名义,切割着开放统一的市场,围剿残存的创新应用,在一些传统互联网应用,比如浏览器、输入法,也具有创新的价值,但一切都被过度开发,几乎所有的app应用都被赋予做成“分发入口”的重任,于是,许多app还没有形成用户的使用习惯却已经成为推广其他应用的渠道。

  不好用的产品怎么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审丑文化流行的时候,一切或许就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