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洁看奥运广告大战的情感牌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58

  再过一个月,索契冬季奥运会(Sochi Olympics)就要开幕了。本周一,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发布了索契冬季奥运会期间的宣传广告,同时也是宝洁公司“感谢妈妈”系列广告中的最新一则。这段时长两分钟的广告讲述了运动员们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变成奥运赢家的过程,结尾的广告词是:“您教会了我们,跌倒只会让我们更强大。谢谢你,妈妈。”

 

  截至周二一早,在视频网站YouTube,这段广告就被点击了约130万次。网友们的意见基本是一边倒:荡气回肠、感人至深。澳大利亚报刊AdNews在Twitter上转发了这条广告的链接,同时提醒网友:“观看之前请准备好纸巾。”其他Twitter评论也都认为这则广告“非常感人”,“绝对催人泪下”。

  然而,在社交媒体上快速搜索一下后你会发现,网友们虽然深受感动,却并没有立刻跑去买一袋汰渍洗衣粉。

  人人都喜欢温馨动人的瞬间,但是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让观众热泪盈眶是否真能带来利润呢?

  答案是:确定无疑。

  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广告学教授爱德华·罗素说,赚人热泪的广告虽然不会立即提升销量,却会在公司与顾客之间创造一条情感纽带,激励消费者购买这家公司更多的产品。罗素说,以宝洁为例,如果其广告传达出了它对消费者及他们经历的深切理解,观众很可能会得出结论:宝洁的产品比其它公司的产品更适合他们。

  一些产品本身比较平庸的公司如果想要成功,也可以用拨动消费者的心弦这一招。“大家可以参照一下贺曼公司(Hallmark)”,罗素说。在他看来,贺曼公司的感性广告“在消费者与贺曼品牌之间创造了一条情感纽带,而贺曼的产品其实相当一般。他们卖的不过一张该死的卡片而已,但消费者却会被这种情感纽带所维系,心甘情愿购买更多的产品。”这番话对于宝洁也同样适用,正是使用了这一策略,宝洁才保持了洗衣粉、剃须刀、电池等家居用品的长期稳定销量。

  据宝洁估计,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中,“感谢妈妈”活动共为公司增加了500万美元的收益。当《财富》杂志问及宝洁对索契冬季奥运会的销售预测时,宝洁北美营销与品牌运营副总裁乔迪?艾伦回应道,她还没有准备好要讨论公司的销售目标。

  据宝洁称,这则索契冬季奥运会的宣传广告反映了所有母亲在培养孩子的韧性和坚定信念方面的探索。据乔迪·艾伦说,宝洁正在往它的广告系列中加入一些单一品牌广告。这些广告讲述的都是符合宝洁“品牌价值”的“真实故事”,比如由美国滑雪运动员泰德·里格蒂出演的维克斯(Vicks)品牌广告。艾伦说:“我们发现,消费者一旦知道某件产品是宝洁生产的,就会产生积极的联想。”

  感性广告在奥运会期间尤为普遍。观众们被奥运会 “战胜重重困难终获成功”的主题所感染,这时候会更喜欢看一些感人的小故事,即使只是一些销售纸尿裤和纸巾的小广告。很多商家在奥运会期间的广告都有这种 “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风格,如全球支付技术公司Visa的“Go撼动世界(Go World)”,耐克(Nike)的“活出你的伟大(Find Your Greatness)”,百威淡啤(Bud Light)为1984年夏季奥运会制作的“中心地带(Heartland)”广告等等。

  按照21市场推广公司(21 Marketing)创始人罗布·普兹马克的说法,奥运会与别的体育活动相比有着 “不同寻常的魔力”,因为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美国橄榄球联盟(NFL)和全美汽车比赛协会(NASCAR)中的富豪体育明星不同,奥运选手很少得到顶级赞助商的赞助。普兹马克曾受雇为美国奥林匹克委员会(United States Olympic Committee)寻找赞助商,而现在他在为想在奥运期间做广告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普兹马克说,消费者购买某家公司与奥运会相关的产品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作为个人,正在为奥运会和奥林匹克精神贡献力量”。

  罗素这位有着25年经验的资深广告人说:“在奥运会之外,感性广告也是铺天盖地,而且时局越是艰难,比如在战争时期或经济萧条时期,它们越受欢迎。”当前,经济正在复苏之中,美国还有很多地方都没有亲自感受到经济的复苏,因此,宝洁的这则广告也就格外有力 罗素说:“有时候,我们就是想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就是想感受到家庭的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