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长期混迹于企业、媒体和公关圈子的人,去年至今发现企业同媒体之间的“代沟”似乎越来越深。尤其在一篇稿件的判断方面,绝大部分企业眼中的“重大新闻”到了媒体手里毫无例外被盖上了软文的戳。
造成的结果就是让企业公关部,企业的公关公司以及媒体都痛苦万分。企业公关部和公关公司无法完成KPI,媒体人也因为每天收到无数软文而怨声载道。那么什么样的稿件能让媒体高潮呢?说说我的看法。
准备合适的道具:五石六鹢撰写稿件内容
从目前来看,我见过的新闻稿主要是为下四种:
1、鸿篇大论不知所云类:这类稿件,通常巴不得在一篇千字新闻稿中把企业所有的信息都放进去。从艰苦的创业史到光明的未来路,从产品的制作流程到产品的参考价格,从领导的个人爱好到性格特征……硬是把一篇新闻稿展现成一份好像老太太的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的宏观报告。
2、自吹自擂产品说明说类:这类稿件,喜欢不断吹嘘自己产品的优势和卖点,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势。但是只要稍微对稿件进行推敲,就会发现内容漏洞百出,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会有走光露点的现象,遮都遮不住。
3、霸王硬上弓类:这类稿件最可怕,在内容上可以做到无中生有,信口雌黄。只要出现行业热点,先不管有多大关系,直接采取霸王硬上弓的姿势往热点新闻靠拢,不求精准,但求迅速。
4、一击中的类:这类稿件有明确的中心思想,语言简洁明了,用最少的字表达出最明确的意思。同时满足新闻稿的原则。至少给媒体继续下去的勇气。
所以说,准备好道具,是一部戏成功的基础。
找到准确的位置:因地制宜选择发布渠道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或许是中国企业中进行“公关行文”频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因此对媒体的发展和变化反应也最快。但是,经过这些年的观察,互联网企业在发布新闻稿的过程中擅长跟风,缺乏思考。
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在投送新闻稿的过程中,对媒体的考量标准仅仅是媒体的关注度,而不是稿件的类型。例如,在平媒的黄金十年,平媒的编辑记者每天能够收到几十甚至上百封邮件。随后网络媒体开始火爆,网媒编辑记者也开始面对企业新闻稿的狂轰滥炸。如今号称进入自媒体时代,于是自媒体人、记者的邮箱成为新的目标。
但是在时代更替的过程中,难道旧媒体真的没有传播价值了么?至少从我看来,平面媒体对于内容的深度方面依然使其他媒体望尘莫及,而网络媒体对新闻的反应速度也让平面媒体望其项背。对于自媒体来说,独立观点则是最大的特色。
同样,如何根据稿件内容选择媒体也是一门技术活。
从事媒体行业的小伙伴告诉我一个现象,都市类媒体的记者,会收到一篇企业文化的稿件。,却收到一篇产品升级的稿件。财经媒体的记者,居然收到一篇娱乐导向的稿件……
孔子会根据学生的不同提出因材施教的概念,企业(公关公司)是不是也应该根据媒体属性的不同而因地制宜的发布稿件呢?
所以说,找到准确的位置很重要,不仅仅是媒体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位置。
拥有独特的技巧:另辟蹊径挖掘品牌(产品)特点
有个品牌不用任何稿件,也不需要合适的发布渠道,只要打个喷嚏,全球媒体就主动上门服务。这个品牌叫谷歌。
但是也有一个品牌,虽然他们起步稍晚,发展过程曲折。但是他们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特点。他们也不需要任何稿件,也用大力寻找合适的发布渠道,一样被全球媒体广泛关注。这个品牌叫平台,他们的“特点”,曾经叫乔布斯。
很难说究竟是苹果成就了乔布斯,还是乔布斯成就了苹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乔布斯给成为苹果的“特点”。至少曾经可以。
那么对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自己品牌(产品)的特点究竟在哪?如何通过新闻稿来展现?这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相对于中国数以万计的互联网产品,媒体的数量显得太过渺小。那么,一个展现优质品牌(产品)特点的新闻稿,肯定是打动媒体的最佳手段。毕竟媒体也需要大量接受外部资源。
只不过对于媒体来说,真正需要的只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一个数字。而这恰恰是最难掌握的技巧。
作 者:猪三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