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有人在吗?”——2月13日清晨8点49分,当地球上的东八区开始逐渐苏醒,“月球车玉兔”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久违的一声问候。
一小时后,权威媒体援引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观点称,在历经机构控制异常导致的20天休眠后,国产“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状态趋于好转,但出现问题的“机构”仍有待进一步恢复。
“月球是目的地,地球是家乡”,射手座,来自中国——从2013年12月1日发出第一条微博以来,非V账号“月球车玉兔”在74天里,以拟人化的方式,将搭载“嫦娥三号”的月面巡视探测器玉兔和中国探月工程,向公众做了一次有趣且“萌”的科学传播,开通当月粉丝数量已达12万,几乎全部是活跃用户。
多家国内外媒体的评论,将这个账户爆棚的人气和戳中泪点的卖萌,归结为完成了“最佳科学营销”。
新浪微博数据显示,“月球车玉兔”仅有5个字的最新一条微博,在当天工作日的8小时内有91276人转发、56950人评论,并收获了56006个赞。
“这是一次很成功的科学传播,是个很好的传播方式样本。”果壳网主编徐来表示。
在徐来看来,非V账号“月球车玉兔”之所以能“轻松”取得如此好的传播效果,和它采取的传播路径直接相关。
“从2013年12月1日进入嫦娥三号起飞倒计时开始,它最先考虑的并不是传递信息,而是唤起公众的情感体验,引起共情,这和很多官方账号的思路完全不同。”徐来说。
“不知不觉只剩1小时了。人们开始从塔架撤离。其实,发射后还要飞个大概5天才能抵达月球附近,开始‘近月刹车’。在圆形轨道上运行一段时间后,再变为椭圆形轨道,再运行几天,然后开始着陆。虽然前面铺垫这么久,但着陆部分要在几百秒内完成,而且现在也不知道降落准确位置……难是难了点,我有信心。”
“科学好萌哦”、“原来外太空也可以卖萌……”——2013年12月2日0:39,在嫦娥三号点火起飞前1小时,微博用户在评论“月球车玉兔”的这条“忐忑”心情时表示。
徐来认为,科学传播很容易让大家产生陌生感和抗拒心理,因为大家本能地会认为很多东西太复杂,搞不懂;而对于更加艰深的探月工程而言,科学传播的工作无疑是难上加难,而“月球车玉兔”不急于推信息,而是先推情绪,这是它成功的关键所在。
他进一步表示,与此同时,在大家愿意接受进一步的信息传达时,再辅以微信、博客等其他社交媒体方式传播,科学传播是它的最终目的,所以这部分的内容一定会有应时应景的跟进,让受众容易接受。
“好多人问我这次去月球带了什么,其实我的行李并不太多:有一个测月雷达,会发射电磁波,用来分析月球土壤厚度、内部结构等;有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用来做化学成分分析;有红外光谱仪,用来测月壤矿物;有好多相机,但不是用来自拍;,用来mark~”
这条发射当天的微博,在恰当的时间,情景交融地把月面巡视探测器的基本功能做了生动的介绍。
科学传播的实际效果很难量化或者评估,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后影响才会发生,对于传播者来说,需要调整方式和路径,让科学“更萌、更酷、更有趣,让更多人接受”,徐来总结说。
“我们最近刚刚研究了都敏俊教授究竟是从哪个星球来的,以及全智贤美女的Rh阴性熊猫血是不是真的不能接受RH阳性血输血……”人们惊讶地发现,街谈巷议的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上述两位主角不仅迷人,其涉及的很多医学知识也“基本都是对的”。
“根据这个热播韩剧,我们已经成功推出了一系列的科学解答,真哭眼泪从眼角流出,假哭是从中间形成好看的圆珠状滴落的讨论也算一个。”徐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