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吸引眼球、娱乐至死”依然是互联网内容生产的“黄金定律”,但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是如此庞大和多元,吸引眼球并不意味着非要吸引全部人的眼球,只要我们生产的内容,足以吸引一小部分人的眼球,然后这部分人愿意为了吸引他们眼球的内容付费,就一切ok了。
当互联网视频网站在2005年前后雨后春笋般兴起的时候,视频网站的创业者们共同的先驱榜样就是youtube,国内的视频网站大佬,心里盘算着以我泱泱大国10多亿群众,哪怕是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的人,随手拍点有意思的东西传上来,还不得让围观成性偷窥成癖幸灾乐祸成风的人类天性火山喷发,引得所有网民都在视频网站上流连忘返茶饭不思!
但接下来几年的事实证明:虽然我们的网民基数堪比撒哈拉大沙漠里的沙子,但楞是你等得肝肠寸断望眼欲穿,也见不到茫茫沙漠里有几颗沙子创意闪闪热情高涨,上传点真能让群众围观取乐的视频内容。但无奈视频网站烧钱如烧纸,摊子既然已经铺开两跨已经骑虎,心血家当都砸了进去,接下来也只能巧舌如簧四处画饼充饥向投资人描绘互联网视频美好的未来。
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传统媒体的广告商们仿佛一夜之间大彻大悟,迅速甩掉原配无比青睐起互联网广告来,于是视频网站顿时财大气粗气贯如虹起来,最近两年更是眼看着要革了广告商原配夫人传统媒体的命。
但问题是:视频网站成立之初,几亿群众没人献血,仅仅是因为没有那个习惯、没有那个热情、没相应的设备技术么?如今即便拿出丰厚资金,扶持鼓励群众草根、青年导演来大展才艺共谋发展,又有多少英雄半路杀交上了满意答卷呢?与此同时,在视频网站脱胎换骨牛气冲天的时候,自媒体也一夜之间火烧神州大地,互联网的确热闹了起来,互联网的内容生产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某种程度上,,但热烈归热烈,这些一股脑爆发出来,并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各种app和弹窗涌向我们的互联网内容,真的对得起这样的阵势、这样的数量、这样的频率,这样的烦扰么?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任何新闻资讯、信息词条、心灵鸡汤文、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获得,变得犹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甚至你根本不用去主动取,这些碎片化的、娱乐至死的、扁平化的、炫目色情擦边球的信息会自动送上门来。这使得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方式,悖论性地在一个信息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变得浅薄简单庸俗不堪。
白痴和低智商时代到来?
著名作家王蒙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名为《网络带来白痴和低智商时代》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当人们只会用耳朵、眼球、舌头、鼻孔、皮肉来接收信息的时候,很可能“意味着头脑的萎缩与灵魂的干瘪,意味着白痴时代、低智商时代缓缓逼近。”
当然有人会立即跳出来指出说,王蒙这种论调毫不新鲜,,近到著名科技作家尼可拉斯·卡尔的《浅薄: 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都是在谈这种思维被技术宰制,人类被传媒工具异化的老调子,20世纪哲学史上影响巨大的法兰克福学派,也是集中三代思想巨人,集中火力批判文化工业。
但是问题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为善为恶,使得技术为恶的,是具体的人的资本牟利的欲望驱使,这就好比核能既可以用来发电造福人类,也可以造原子弹草菅人命。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逻辑同行全球的今天,技术都被用来牟利了,而且是用最少的成本和最便捷的方式牟利。
一切大众媒体,无论是报纸杂志还是电视台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为了生存牟利,当然要把“吸引眼球、娱乐至死”奉为圭臬,于是赵本山嘲讽农民的小品、明星的色情花边新闻、安抚大众的心灵鸡汤文和《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这样的互联网内容产品是最受欢迎的,现在的电影和网剧,根本就不用讲故事,把别人出丑傻逼的尴尬窘态一个接一个表现出来就保证深受人民群众欢迎。
这是事实,无可辩驳,历史上也一直有忧国忧民的文化精英试图去改变这个事实,但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即便学贯中西谙熟文化,但基本上对改变娱乐至死这一事实的技术和可能性完全不懂或者过分乐观。而在互联网技术席卷全球之前,基本上也的确没有这种可行性,阳春白雪的高端思想文化内容,只能在大学学院或者研究所里同行间谈论谈论,或者发在人民群众根本没人买也买不到的期刊上等着发霉长毛。
受思维惯性影响,互联网优质内容生产太少
但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节点上,我认为一个有效的策略性反击的时刻到来了:虽然“吸引眼球”依然是互联网内容生产的“黄金定律”,但今天的互联网用户是如此庞大和多元,吸引眼球并不意味着非要吸引全部人的眼球,只要我们生产的内容,足以吸引一小部分人的眼球,然后这部分人愿意为了吸引他们眼球的内容付费,就一切ok了。
这就好比优酷前段时间的自制剧《嘻哈四重奏》(嘻哈显然不是什么高端内容),前几季播出的时候,点击量非常惊人,但最近的一季,实行了用户付费的模式,看一集一块钱,在移动支付如此便捷和单集费用如此便宜的情况下,每一集的点击量也达到了百万以上。《逻辑思维》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显然并不是每一个网友都对罗大脑袋一个人的吧啦吧啦脱口秀感兴趣,但这无所谓,《逻辑思维》只要有一定量的受众就足够了。
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走这种小众路线,细分化需求市场的思维,是多么新鲜的。早就有人这么做了,目前做成功的也不少。但就巨大的、多样的、同时又算得上高端的市场需求来说,生产这种内容的个人机构和团队,还是太少了太少了。
互联网优质内容太少的首要原因,是投资人还是难以摆脱惯性的点击量、收视率越高越好的思维惯性,仿佛投资生产的内容,一定要越大众化甚至越媚俗化庸众化才越放心,投资点阳春白雪高大上的东西搞不好整宿整宿都睡不好觉。其次原因在于,中国目前的节目策划内容策划乃至生产团队,都是敢想敢干雷厉风行但着实没什么文化水平的山寨大队,关于这一点,看优酷土豆56奇艺的原创达人牛人就知道了,点击量排名数一数二的所谓原创牛人达人,无不是那种搞怪搞笑暴力色情擦边球的视频内容。
可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就算是收视率和点击量少很多,但花点钱投资一下试试,真的需要特别大的勇气么?举例来说,我很喜欢凤凰网的很多栏目,比如《锵锵三人行》《凤凰大视野》,这样的视频内容,难道凤凰网是一直亏本在做么?显然不是,《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的王牌收视率栏目,开播15年无数的栏目倒下了它还是毅然挺立傲视群雄,它的制作成本难道高不可攀么?我实在看不出三个老男人天天坐在桌子前嬉笑怒骂各抒己见需要多少制作成本。但不能否认的是,打造这样一个节目的制作班底和主持人,文化视野和人文积淀,确实是足以淹死绝大多数互联网内容策划班底的。
《逻辑思维》们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
退一步说,我们一时半会,没那么广阔的文化名人资源和牛逼的策划制作班底,我们干不过《锵锵三人行》,比它水平低半截行不行?甚至低三分之二行不行?可是连低三分之二的互联网视频内容都少得可怜,可是与此同时,我们明明看到,网易公开课、新浪公开课、超星视频视频公开课和ted、慕课越来越热备受追捧。实际上,目前的公开课内容是非常高端大的,但形式还是非常无聊的,就是一台摄像机前某个大学老师在那里激情澎湃自说自话,严重缺乏互动和碰撞。一个在超星学术视频工作的人告诉我,其实请那些大学的教授老师文化名人录制公开课,他们大都是非常乐意的,付的课时费简直微不足道,我坚信真正的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还是都很乐意去借助互联网传播技术的力量,去分享他们的智慧思想和行业知识的。
当然,高晓松的《晓说》、罗振宇的《逻辑思维》、袁腾飞的《这个历史很靠谱》等等我们已经看到了,对比其他形式和质量的互联网内容来说也相当不错了,但这对于中国6亿的网民总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期待今后的互联网文化机构,能够大胆大量创意性地生产出更优质、更多元、更有意思的互联网文化产品来。互联网时代,可劲儿阳春白雪一番又如何呢,所谓“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放在过去的确是大众传媒的金玉良言,但在当下,这也许只是一条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和老生常谈,有见识的媒体人,应该勇敢地扔了这个紧箍咒,开创互联网内容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