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金错刀,今天跟大家聊聊特斯拉跟小米的话题,我们的微创新总裁营,除了第七期学员王为之外,还有不少学员也都成为特斯拉的购买者,我们这次在杭州有几个学员也说要买特斯拉,而特斯拉在中国充电还不太方便。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想买特斯拉呢,价值70多万,还不太方便,为什么这么多人想买呢?
最近好多企业,特别是我们的学员,都会提到一个话题,就是干掉我们自己的,不是行业的对手,而是天外飞仙。就是外行杀进来把你干掉了,就像现在干掉新东方的不是另一个新东方或学而思,据说现在变成了YY语音。干掉汽车的绝不是另一个传统汽车品牌,而是特斯拉这种互联网思维做汽车的方式。
为什么想跟大家聊聊特斯拉的话题,其实也是想通过特斯拉和小米的共性,看一看什么是互联网创新的原点,换句话说,小米和特斯拉的互联网方式,也可能会在其他行业出现。
我总结了下,特斯拉跟小米有三个最共通的必杀技:
一、特斯拉跟小米做产品时,先做族群,先做粉丝;
特斯拉做的是针对企业家群体,有科技范的人群,他们买车,买的是感觉。这种族群特征很重要,他们使用产品时不只是在用其功能,而是通过使用这个产品来告诉别人他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们开得不是车,是逼格、标签。特斯拉是这样,小米也是这样。
这是一个特斯拉车主的自述,很有代表性:我觉得Tesla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将汽车又重新变成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然,在美国这种象征并不是简单“富人的好车”,而更多是一种“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汽车”!开着Tesla的车上街,你代表的是高科技的弄潮儿。于是,在硅谷的高科技园区看到那些苹果,谷歌的员工开着Tesla的车上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我个人认为这种“带有标签”的汽车品牌是Tesla能够大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产品只靠逼格是很难成功的。特斯拉的背后抓住了用户的痛点,打造了优秀的驾驶体验。很多用户购买特斯拉的三个最大的感受就是1、外观好看,很拉风。2、开车速度快;3、软件体验好,大屏,内置谷歌地图。
从小米和特斯拉第一个共同点发现,很多传统企业不是这样的,他们从功能出发,从工厂出发,但小米和特斯拉是从族群、粉丝考虑,先做一个核心或很小的用户群出发,把一个小点做到极致。
二、特斯拉和小米第二个共同点,其他企业最难学的点:他们的汽车、手机更像电脑。
特斯拉汽车被称为智能汽车,第一是性价比,第二是软硬件结合。让很多用户尖叫。
特别是在销售方式上。小米砍掉了一切中间渠道。特斯拉也一样。特斯拉是针对传统汽车4S店的颠覆。传统的4S店是四位一体的特许经营模式,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4s店是个标准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会遇到巨大挑战。
这个挑战对传统汽车厂商可能是灭顶之灾。因为这样的灾难在手机上已经全面显现。也是小米的核心,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快,对用户、对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荣威的高管上过我们的课,荣威也算很早做互联网软件的,他们告诉我,其实一款汽车,尤其是进口汽车,从立项到产品出来是7年时间,也就是说一款汽车的研发是7年前就确定好的。第二是个性化,传统汽车是批量生产,个性化不足。但特斯拉可以做到。特斯拉与小米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学会“吃软饭”(软件的软)。
三、小米和特斯拉都没有广告费。
几乎没有广告预算。那它靠什么宣传呢?他们靠的是粉丝,以及口碑传播。说的跟简单点,他们特别强调口碑。在口碑制造上,很多想似的地方。他们把产品和粉丝放在核心位置。
他们都在劈开用户的脑海,这里有三点可以分享:①公司CEO个人的明星效应,公司人格化的好方法;②做口碑上,都特别擅长发动发烧友的能量,小米发烧友就是极客,特斯拉的发烧友在中国就是科技公司的CEO们,雷军订了、丁磊订了、王小川、张朝阳都订了,据说万科的王石都订了,这样你就会想,怎么科技大佬都订了特斯拉,我是不是也订一辆?③产品本身会说话。小米和特斯拉都在产品上有很多小的微创新点,会引发人们的讨论。比如特斯拉没有发动机,车门上没有钥匙孔等等。
所以,要让产品自己会说话。产品为王。口碑非常重要。
最后总结一下:特斯拉跟小米的三大核心共同点:
1、痛点思维:先做族群,粉丝。我只想买这部车,因为他给我的体验太好了。
2、尖叫点思维:智能汽车本身也是性价比,软硬件结合。
3、爆点思维:没有广告费。产品本身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