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的兴起 二马必有一战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446

阿里和腾讯作为电商界和社交界的两巨头,曾经各安一隅,井水不犯河水。而今则互为水火,相互进犯。

腾讯以微信为依托,发力微电商,入股京东,整合电商资源;阿里力推来往,布局社交。姑且不论,未来两虎相争胜局若何?但此足以表明,未来社交与电商之间联系会愈发紧密,难以分割。

如今跑马圈地的时刻,谁也不敢放松。未来的电商,则不会独立于社交,可能会变成社交的下游环节。倘若人们的购物模式或习惯真由社交来主导的话,那单纯的没有社交的电商平台将会变得岌岌可危。

那么为什么说未来社交电商会成为主流?——因为社交电商的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全人类即时在线

如今移动化浪潮席卷全球,随时随地的沟通与交流已没有任何障碍,互联网所织就的大网,实现了人与人之间两点间的直连,沟通效率大幅提升。

地利:各种电商平台及社交应用层出不穷,基本满足了人们社交或购物的单方面需求。

人和:群聚效应

通过各类社交平台,人们已逐渐搭建起各种不同的圈子,生人圈、熟人圈、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圈子的建立,为相互间的沟通、互动、分享提供了基础条件,未来的电商应用,群聚效应可基于此无限扩散。

挟社交以令电商

电商的发展,有以下两种趋势:

1、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

传统电商,包括现今的主流电商平台,主要的思路仍是在基于商品本身做文章,比如店铺精美一点,产品炫酷一点,说明详细一点等等。连一直在炒作的精准营销,个性化推送等其实做到的或者做得好的也不多。

2、由因需购物到随性购物:

一般而言,因需购物为刚需,顾客已经明确知道要买什么。而下一个阶段,有了社交的存在,可能会有更多的未知的不确定的需求,需要通过社交来引导或者触发,从而产生随性购物。在社交网络中通过一键下单,即可完成瞬间购物。如此,则使得电商购物成为社交的下一个环节。也因之可以挟社交以令电商。

在未来,社交对于电商购物会变得极其重要,是基于以下几点对购物需求的分析:

说者未必真,见者未必实

简要来说,可以将人的购物需求分为表层需求、潜在需求两种。

表层需求指的是需要买的具体而明确的商品,由于需求已经很清晰,电商本身即可解决。

潜在需求指的是买某种商品的背后深层次原因,比如买件衣服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处于炫耀?是因为体面?还是由于吵架郁闷而产生的疯狂购物的行为?这个传统电商无法获悉,自然也无法基于此挖掘更深更多的消费需求来。这个则需要通过沟通互动也即社交来进一步深挖。

广告+营销< 社交

对于表层需求,传统的电商,主要通过广告或者营销这种方式来满足。但这种方式是单向的,缺乏互动,用户处于被动状态;没有主动性。作为电商而言,其实很难准确感知用户的脉搏。

况且,而今已经进入到个性化时代,广告泛滥、传统的营销也逐渐变得不起作用,用户早已审美疲劳,不能直达内心深处,情感无法共鸣。

在个性化时代,针对个性化的需求,需要通过社交来进一步阐释个性化并满足个性化。

在这样的情形下,需求是聊出来的,而不是砸出来的。

社交红利

徐志斌老师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社交红利,并给出如下等式:

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

让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信息在用户的关系链中进行有效流动就会产生社交红利,也即价值,当然社交红利不单单指物质收益,如收入增加等,还包括品牌提升,用户粘度增加等。

按上述等式,将社交与电商完美融合,从而带来的社交电商,将会使人的个性化充分释放,将引导出更多的需求出现。

那么对于社交电商而言,通过充分的社交互动,可以爆发出巨大的价值,由此进入到:

粉丝经济

小米是粉丝经济的集大成者,就粉丝经济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于参与感,可以将用户与企业进行深度绑定。其运作模式是构建一个社团,或者生态环境。将用户凝聚到一起。

通过构建粉丝生态,用户之间以及用户与企业之间,建立多维的沟通渠道,通过充分的互动交流,用户则可以深度参与其中。

在未来,只有构建生态,才会有深度的用户粘性。

产品人格化

从产品使用上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产品功能-使用体验--参与感。从最原始的使用功能,进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体验,再到深度的产品参与,个性化定制。这反映人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单纯卖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需要深入到潜在需求,将产品人格化。

客户真正买的是睡眠,而不是床。个中滋味需要细细品读。

人性、社交、电商

微信的进入界面,是一个小人站在一个星球上仰望地球。张小龙要表达的意思是人都是孤独的,需要沟通。这就是人性。

同样,在购物消费上,人也不是自闭的,很多时候,自己想要什么其实并不是那么清楚,也需要同他人进行互动沟通。这个自然需要通过社交来实现。

故,只有读懂了人性,读懂了人性背后的潜在需求,在社交的基础上,充分互动交流,才会使电商的价值最大化。

而这也是正是马云和马化腾如今的焦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