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盛中国的市场副总裁袁俊
怎样的二十年值得我们再聚首?
在座其实很多今天的同仁和我一样听到这个议题第一反应是,哇,已经二十年了,其实社媒这二十年也全程见证了我们整个营销界的成长和互联网的成长。1994年中国第一个BBS--曙光,那个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曙光我们认为是中国社媒的一个起步点,尽管它的用户体验从现在的角度来说和现在任何一款社媒产品差异还是相当的大。接着社媒两个里程碑,分别出现在1998年和1999年,基本那个时候大家的电脑应该的配置是奔腾100。这也意味着那个时候我们多数情况下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信息交流的多数情况下是文字,那个时候多媒体的信息流在互联网上是非常少非常少的。
然后伴随互联网的成长,包括互联网人、营销人员一起的探索,社媒和社媒营销现已成为营销领域举足轻重的重要战略。根据现在我们对互联上社媒的定义,主要有两个基本特质:一个是用户产生内容,也就是我们说的以前1.0时代可能是运营商来提供,而现在更多的用户与服务商提供的产品来产生内容,在互联网完成自己和别人的沟通。第二个特质是分享,所有的社媒营销几乎都是基于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社会化的兴趣分享,最后实现整个的传播信息流。
社媒进化的推动力量
社会化的分享实际上是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说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基础生理层级;第二层级:安全层级;第三:社交;第四:尊重;第五:自我价值实现。其实所有的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产品都是基于第三个层级以上的需求,完成了自我的安全和生理需求以后他会有交朋友的需求,而互联网上社媒产品通常都可以帮助他们基于兴趣认识朋友。那这就大家可能会想到有一些产品可能和我们概念中的社交产品有区别,其实的确是这样,当人在社交领域有了一定的社交圈以后,下一步的需求就是第四层级尊重,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得到自尊和他尊,因此我们认为这是在博客这款产品上很好的体现了一种自尊和他尊的需求的体现。今天,我主要想跟大家聊一下社媒的进化是由什么样的原因和动力来促成的。
首先,基于产品的差异化。我们为什么说有不同的动力会促成现在社媒的一个进化,这是和整个互联网的竞争格局有关的。在互联网上最早成气侯的网上其实是资讯类的新闻门户,那个时候通过社媒来划定特定的用户细分市场是互联网一种竞争格局,也就是我们说的产品差异化。当新闻门户在提供新闻资讯的时候,社媒产品是做了一个差异化的需求满足,让用户直接可以通过上面来社交,很多SNS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差异化来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第二是用户的差异化,由于产品和内容相对来说都是同质化的,那这些不同的网站怎么来确保用户在自己网站的浏览量呢?基于这样的格局内容类网站自身的社交产品就出现了。因为防止用户退出的壁垒最好的办法用的就是朋友圈,把用户的社交圈固定在这里,这也是1999年到2003年之间各大论坛非常精彩的一个原因。其实宁财神、李寻欢都是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现在在中国的文艺界还有相当高的地位,现在这些优质的内容写手也是在各大媒体担任中层以上职位。
用户为王
经过10年--15年,原来更多的用户使用的可能是键盘和PC互联网,而社媒本身也受到触媒变化的变化而相应产生进化。那我们既然要说提到社媒要提高营销了,有一句话是肯定不得不提的,消费者主导。伴随互联网发展,消费者主导或者说用户主导已经成为所有营销人心中必须铭记的一个规则。而大家可能在不同领域听到过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互联网思维的王牌思维模式,就是用户思维,我们跟着用户的需求来寻找我们的营销方向,并且寻找到用户的价值,社媒领域的传播和互动都是基于这条根本的规则。社媒的进化对于营销的进化通过三个维度:用户价值观、用户决策观、用户的行为观实现的。
近期,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份数据,用户对于不同的信息来源的价值认知排名:第一90%的是朋友推荐,熟人和熟人之间的推荐对于用户产生的影响价值是最大的。然后我们说用户的决策,来自朋友信息的推荐相对于用户和品牌之间的接触欲望提升到一个double的,200%。而对于用户最后决策欲望的推进将达到400%,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用户决策观其实跟着社媒的进化同步也在进化。
另外,用户的行为,由于互联网上产品越来越多元化用户,其实用户的时间一直是被支离破碎的分割到不同的产品上,然而社交已经可以说是互联网上最强的刚性流量之一。第二、我们看到社交媒体的移动化,现在用户的社交行为通过移动端来完成。但在移动端用户的行为其实相对来说是分散的。
社媒营销的未来趋势
另外,我们说说社媒营销的趋势。第一、移动化。第二、由于移动设备是随身的设备,不同的空间场景将决定人在当时的社媒内容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最后由用户为主导的一个营销诉求的实现是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
移动端和PC端一个很大的区别,在移动端用户为主导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在一个功能时代,大家的功能几乎都是模板化的,内容好坏将决定消费者来打开我们企业主页的频次,这仍然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社媒是绕不开内容的。
除此之外我们最低限度要做到应用跨界,而在应用跨界之外我们同时要做到的是触媒介质的跨界,正因如此内容、时间、空间、消费者,全部被重新定义。
今天时间有限,也希望未来可以和大家更多的就微信,包括跨界,包括移动营销,社媒营销,做深入的互相探讨。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