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在梅花开放日上四位社交媒体的元老级人物与大家分享了“社煤20年为与不为”的圆桌论坛。
圆桌论坛
张翔:这个论坛环节元老级的人物到了现场,来自西祠胡同的响马,还有来自天涯社区的李胜兵李总,来自若邻网的邹总。这个环节非常好,为什么呢?是因为梅花网刘总说社会化媒体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是不是该到了我们做一个总结的时候了。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叫张翔,来自腾讯,现在主要在腾讯负责QQ和微信的这种商业化工作,在进入那个腾讯之前我们其实是就是创建了一家公司,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被腾讯给收购了,等于说是我个人也做了十年的跟社会化媒体相关的工作。那接下来我想请各位嘉宾简单的做一个自我介绍,跟大家打个招呼。
响马:大家好,我是响马,1998年做了西祠,然后中间去去来来然后也来了两回,从大概2011年之后我开始离开西祠,现在在做一个新的一个移动互联网社区,所以希望那个未来大家可能会喜欢我的东西。
李胜兵:我叫李胜兵,一直在做网络社区这一块,从这个刚才响马说他是1998年才开始做是吧,我可能比他早两年,我1996年就开始做,做天涯的话是在1999年开始做,我现在呢也在自己创业,做一个关于这个女人的一个事情,就是叫为那个女孩子在这个护肤、化妆这个过程中进行交流经验,然后分享经验的一个社区,谢谢大家。
邹岭:大家好,我叫邹岭,我是那个2004年我们开始做那个中国最早的商务社交网,天涯之后不是有句话叫天涯若比邻嘛,我们是若邻网,这个然后的话呢2011年开始吧,现在我在做一个新的手机交友的一个社区软件,叫友佳,谢谢。

张翔:其实经历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然后我们今天非常想知道这些创业者们,当时能够创造出这个如此风光的这种社会化媒体的这些很牛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以及就是说我们话题叫为与不为,我会问这几个嘉宾一些问题,聊完之后我们会跟大家来进行一个直接面对面的这个沟通,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们。
张翔: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就是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各位回答一下,你认为哪些东西你可能做的有点不到位,或者是后悔,或者是想重新来过的,从响马开始吧。
用户良性生态圈的形成,无需排斥天然存在的商业基因
响马:对,了解西祠的人呢可能都会了解到一个现象,就是说西祠本身是有一整套的用户自发生长的生态圈。西祠的大量的讨论版群组它都是由网友来去做版主,来运营的,而我们几乎在里面是没有任何运行工作的,这个其实是西祠在早年能够发展起来的基础,今天我们在这个话题是为跟不为,如果说西祠后面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说还是一个为的问题,西祠在后来其实在很多商业化的生态进入的时候,个人因素比较不喜欢别人说我做的这个事是为了赚钱,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西祠在运营过程中间对商业生态是采取的漠视,甚至于是一个打压的态度的,所以如果说今天要来说不为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有选择地放弃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不要去把自己想的那儿重,其实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
张翔:专门针对响马进行的分享,我说梦想和商业化这一块到底怎么样来平衡。创始人其实是会影响到这种整个的这种创业项目的这个进展的,那么其实在这种商业化生态这方面其实可能是错失了一定的机会。
响马:其实西祠本身从一开始并不是一个理想的产物,只是一个无意中,无意中自己长出来的这么一个东西,在这个过程中间还是我自己的价值观在里面做了给我自己设立了太多的障碍了,同时也给西祠设置了太多的障碍,所以我说我说我刚才说的要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为什么呢?因为其实在这个外面的生态是很大的,你要去拥抱生态,不光你去拥抱用户的生态,网友的生态,也要拥抱商业的生态,那么你把这些生态融合起来,其实商业对用户是有价值的,有很大的价值,所以这是我说如果为跟不为它是这样的。
张翔:那接下来我们天涯的,天涯的这个李总。
Facebook模式是否能在中国成功?深入细化领域需求更有前途和商机
李胜兵:对,那天涯在发展过程中其实我们犯了很多错误,说要从头再来那很难,这个事情是不太可能的。至于刚才响马提到说违背自己的价值观来做一些商业化的这种观点我是不太认同,我觉得在那个时代,互联网的营销思维和技术的这种限制之下我们不可能找到非常好的社区的商业化的一个路径,我觉得这是一个历史的一种局限性在那儿放着的。所以如果让我重新做的话,我会考虑说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去做更深入的一些这种动作,这些细分的领域里面天涯都没有办法深入进去。之前我们一直在想说做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种通用化的一种社区,这种社区类似于像今天的facebook,我们一直希望说能够成就这么一款这么个模式,所以我们不愿意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去做一些事情。
张翔:就是说你一直在追求在中国做一个类似于国外的这种facebook,但是目前来看的话可能这是一个这个很遥远或者是很不可能的一个存在,或者是方向本来就是错误的。
李胜兵:我觉得这个可能还得给一种后来的历史再来验证,至少我目前我的这个思路不是这样的了。
张翔:但是天涯当时是这样的思路吗?
李胜兵:当时是这样的。
张翔:是想做中国的facebook是吗?
李胜兵: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的改造,然后甚至改的一些老网友都不太满意这种状况。
张翔:我们如果真正的去说从体量上去说facebook是什么,或者在中国有没有facebook,我认为是有的,那就是QQ空间,对应的QQ空间。
张翔:其实邹总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也创了好几个项目,而且我认为还都是非常就是比较前沿的,那其实当时做的这个那个若邻网我个人认为多多少少也是想学国外的LinkedIn,这种更偏向于这种商务化的这种社交,也是我们这个整个社会化媒体其中的一个细分领域,所以这一块邹总您是有什么感悟?
了解真正的用户需求和市场,不要刻意一味地去模仿
邹岭:那个时候我觉得我们犯的错误最大的就是: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去思考中国的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可以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说目前中国比较成熟的是主动求职市场,主动求职就是说我已经失业的,或者说我是应届毕业生,或者说我现在已经处于一个想要找工作的状态了然后去找工作,这就是目前所谓的像现在现有的市场上这些招聘网站他们针对的市场。另外一个市场呢就是所谓的叫被动求职市场,有机会它能够去在这个市场里面有更大的作为。当然,主动求职的市场这个是举手之劳,一定也能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对于被动求职市场是很难用一个互联网的模式,我觉得这是一个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真正去研究,实际上主动求职也是一个百亿的市场,而且是钢需,如果说针对这个市场去做一些创新的话其实会更容易成功一些。
张翔:对若邻的话就是你自己有没有就是有点惋惜,如果你再坚持个一年,坚持到今天比如说那些东西都进中国了,你可能还有这样的机会跟它去合作,或者什么样,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邹岭:我始终觉得若邻网做的这个事情是非常有价值的,思路也就是说调整的更清晰一些,就是说更加专著、主动求职市场一些。其实它不会在上面像facebook或者是说像国内的朋友圈我会去产生内容,它直接就是在上面只干两件事,一个是加link,一个就是拿消息。在市场里面细分策略上我们更加注重于主动求职,就把招聘和求职这个口号喊出来了,以前是藏着的,你就说我是商务社交。
实际上内容它很容易在各个平台之间进行切换,所以内容给我们带来的这种一时繁荣的假象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基因是商务社交相关的内容。
张翔:你其实偏离了你当时的定位。
邹岭:对,不应该去注重在这个做经营内容上面,因为经营内容并不是我们的强项。
张翔:再往前看,各自都有自己的新的起点和新的视野。我觉得响马你是一个特别理想化的一个创业者,而且也一直在坚持做自己的这种这个BBS,包括现在在做一个叫包子的这种项目,也是在移动端做这种BBS的这种程序,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社媒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的呢?
响马:我来讲一下,从互联网早期的论坛这个产品然后转到像博客,从论坛转到博客有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说在新闻界看门人理论,这个概念没有了,那么信息传播途径中间少了一个环节,少了一个版主环节,这个是博客发展起来的原因,那从博客发展到微博这是另外一个改变,这个改变就是从你信息的主动获取到信息的向下的主动推送。至此好的地方是重要的信息传播的会很快,所以的重要信息一定会通过某个渠道传到你的眼跟前,你一定会得到。但是不好的地方是信息同质化,所有人看到内容其实是一样的,不管你关注的是谁最终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是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所以当大家发现我看微博其实就是看一个新浪门户,就是看一张报纸的时候大家就会反过来就想我需要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人,所以最终从博客到腾讯,到朋友圈这个转变其实就是,就是这样一次颠覆,就是说大家从去关注新闻。最后你会去看朋友圈,但是说实话朋友圈很水,因为它没有这种社会化的内容筛选机制,但是你会发现这两个东西是互补的,谁也不能替代谁,所以看完一阵子朋友圈之后还是要回去看看微博,所以最后用户在这两个平台中间会来回迁移,达到一个就是每个用户会有一个平衡点。
所以这是我看从BBS到博客,到微博,再到朋友圈不断的迁移过程,这是我所看到的变化。
张翔:今天的主题叫重新定义为与不为,你的为是什么呢?
响马:我的新的项目就是希望能够在移动互联网年代,就是在手机上面或者在这种移动互联网上能够去重构论坛这样一个产品,能够做一个跟PC时代不一样这样一个论坛,我的初衷是什么呢?希望我们通过群组,通过以某个兴趣点为核心带动起来的一群人,来帮助大家建立这样的朋友关系,然后帮助大家通过一个阶层成长到另外一个阶层,帮助用户一步一步的成长,成长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一个人,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产品帮助我们的用户成长,而不是把我们变成一个工具帮助用户去维护已经十几年的朋友,其实你基本上不怎么联系了。
张翔:邹总最后也说一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也连续创业,包括你现在也在做这个友佳,在那个移动端的这种社交,你快速的总结一下,你怎么样看待这种社媒这个未来的发展?
邹岭:我非常同意响马刚刚提到的这个观点,就是说除了这个熟人以外,实际上更多的年轻人他需要的是拓展新的关系,我们大家看到的内在的需求的本质,一个是兴趣爱好是一个刚性的点,我觉得手机版的最大的两个特色呢,一个就是碎片化,一个时时反馈,所以说从这个社交媒体的展现形态上来讲,我们所更加看好的一种形态--时时碎片无所不在的时时交互,通过这样的一种技术方式和手段满足每一个草根展现自己的魅力的诉求,然后和自己的粉丝之间进行时时的互动,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
张翔:好,谢谢,其实我个人认为其实现在的我们社媒的发展其实是在最好的时期,为什么呢?因为各种新的应用随着技术发展各种新的应用在不断的产生,而且随着我们这种移动终端,无论是IPAD、电视、手机等等这种终端的这种到来,就是未来我们就是说这种社会化媒体会更加释放出我们每个人的潜能,这里面会产生很多新的机会,包括能够促进这个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个人自由,公民的这种在权利和意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