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舌尖收入排行榜”在网络流传。这份由网友整理的排行榜估算出自《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后出镜人物的身家增幅。在榜单中可见,因为《舌尖2》收入暴涨前三名的分别是做挂面的张世新、卖切糕的买买提和做头汤面的肖伟民。对于他们的成功,网友大赞“勤劳致富”,也有网友看出其中的奥妙:在这个讲究营销的时候,该怎样成功搭上荧屏快车?
“舌尖收入排行榜”
挂面爷爷600万坐定首富
“舌尖收入排行榜”里,排名第一的是在《舌尖2·心传》里出镜的挂面爷爷张世新。张世新家传的陕北手工空心挂面让网友相当感叹,而挂面爷爷的因病离世同样让网友非常遗憾。如今,有新消息表示,张爷爷家的后人注册了“张世新手工空心挂面”,并和西北菜餐饮连锁企业签订了3年600万的包销协议,不仅实现年收入2万到200万的飞跃,也因此一举登上“舌尖收入排行榜”榜首。
在网友统计的这张榜单上,排在第二名的是《舌尖2·时节》里来自新疆的阿迪力·买买提吐热。节目播出两日后,买买提网店的切糕狂售6000单,平均每单销售额45元,日销售额超7.5万元,之后他注册了公司,算下来已经吸金450万元。
上海本帮菜的制作者李伯荣以324万元收入位列第三。他的三林本帮菜馆已经成为上海最热门的餐馆之一,慕名前往的“吃货”不一定能吃得上,因为桌子都需要提前预订!
此外,制作重庆火锅的张平、陕西绶德黄馍馍制作者黄国盛、安徽菜籽油制作者程亚忠等分别位于这份榜单四至六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平并没有正面回应网友算出的身家是否属实,但他也承认,节目播出后火锅店客流量猛增。
网友:
网络时代
促进特色商机转化
虽然有网友对这份“舌尖上收入排行榜”所列收入是否准确依然存疑,但网友也纷纷承认,《舌尖2》给节目里出镜的美食带来了无限商机。有网友表示:“《舌尖上的中国2》当中有切糕的片段播出后,那位和汉族同学一起开淘宝店的新疆大学生买买提淘宝生意井喷日销超10万元,他可没有出现在节目里呀!而在片中出镜的伊比布拉却没人知道,更是无人问津,网上怎样搜索他的名字都找不到除解说词以外的他的踪影,时也命也运也!营销,该怎样搭上新闻的车?”“奇迹!网络时代促进特色商机转化!”
在网友看来,除了节目中的饭店“卖疯了”之外,网络上各种“同款”的热卖也同样是商机转化的很好例子。湖北房县香菇酿、贵州雷山糯米稻花鱼、四川乐山豆花饭、福建泉州萝卜饭等多款节目中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都纷纷成为“爆款”产品,毕竟有大量外地吃货希望通过网络购买的方式品尝这些美食。商家掌控好“舌尖商机”,自然就能搭上营销快车,赚个盘满钵满。
秘诀:
搭影视快车,别忘“快准狠”
其实,如今电视荧屏的热点节目、电视剧确实给不同卖家提供了大量商机。怎么捕捉其中商机?借用三个字,“快、准、狠”。
先说“快”。这是指判断快,迅速找到热门节目商机何在。去年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热播后,5萌娃在剧中所穿的衣服也成为潮妈潮爸热衷网购的商品。在《来自星星的你》火透网络时,“星星同款尖头皮鞋”、“千颂伊同款蕾丝裙”、“金秀贤同款求婚戒指”……很多网店适时推出剧中人物同款服饰、鞋帽、包包,甚至连一些韩国美食贴上“星星”的标识都能热销。消费者对时尚潮流的追求,让不少网商得以大赚。但是,如果行动比别人慢,失了先机,或许就错过一班“快车”。
“准”指的是找准最受观众欢迎的产品。此前,《花儿与少年》热播时,明星们的装扮吸引观众关注,因此网络卖家适时推出“许晴同款大衣”、“刘涛万能包”、“张翰同款防晒衣”。而到了《爸爸去哪儿2》热播时,萌娃们的衣服和配饰明显比爸爸们的装扮更受欢迎,因此有了“爸爸2同款儿童胸包”、“多多同款蝴蝶结洗脸发带”等。
“狠”指的是果断。事实上,除了《舌尖上的中国》这样的美食案例外,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中明星同款服饰热销已经不是个案,几乎每一部电视剧或综艺节目的热播,都会带起一股“网购风”,个别网店甚至专门做起明星同款服饰的生意。因此,把寻找商机的目光集中在荧屏上,果断寻找到观众的目标所在,成为商家必备功课。不少网店甚至将收看热播电视剧和综艺当作工作来做。
警惕:
观众要留神,
你选的是不是“山寨货”
如今,商家很给力,无论是舌尖上的美食还是明星、萌娃所穿的服饰都能通过网络购置,但是,观众买家们也要留神,自己买到的,真是节目里让人垂涎三尺的地道食品还是只为赚钱的山寨货?如果是因为山寨食品导致失去了自己对于节目里介绍美食的美好印象,那真是得不偿失。
不过,也有不少买家不介意“山寨”,尤其是服饰方面的山寨。据悉,由于不少电视剧的剧服都出自奢侈品品牌,价格不菲,几千元一双的鞋子、上万元的毛衣,甚至七八万元的包包,让不少剧迷望而兴叹。于是只能转战网络,在网上淘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同款配饰过过瘾。据悉,很多服饰加工厂都是根据一张剧情图就能仿制出“明星同款”服饰,为了节省成本,部分仿款往往选择廉价的面料,细节上当然也不能保证,只追求款式上的大体相同,过把“明星同款”瘾。
成功的“植入”
并不会让人厌烦
近来,不少观众在议论,电影《变形金刚4》里到底有多少广告?有网友在网络上制作了一个“植入广告指南”,哪个镜头的背景是酒类广告、某奶制品广告出现在哪个情节、李冰冰喝的是某牌子矿泉水等,让观众把搜索植入品牌当成观影乐趣之一。但也有观众认为《变4》已经变成“广告联播”,刺眼的广告削弱了影片的观感,吸引走了对于剧情的注意力,颇为反感。
如今,影视作品中广告的植入一直饱受诟病,观众可以理解作品投资角度需要通过种种广告盈利,但观众并不能接受那种生硬、刺眼的植入。事实证明,如果品牌太多、次数频繁甚至厂家要求苛刻的话,品牌怎么着都会像块膏药,贴哪都扎眼,比如《咱们结婚吧》里女主角和母亲一起逛超市,一张口台词居然是“不伤手的洗衣液用完了”,《不一样的美男子》中主角们频频谈到如何抢购某米手机……不符合故事逻辑的植入广告,观众自然不买账,“不是在电视剧间隙中看广告,而是在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之类吐槽声不绝于耳。对于片方、剧方来说,明知影响剧情的前提下贸然接单,捞金之余自然也要为植入的负面效应买单。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广告都会让人厌烦,最成功的植入一定是作品内容与产品的无缝对接,不一定是观众看不出来,而是看着不别扭。如果说节目是一次广告的话,《舌尖上的中国2》相当于给每一家出镜的食品店都做了一次广告,但是,这样的广告切合《舌尖2》本身主题,而且内容并不刻意,加上食品外在的情怀包装到位,不仅没让观众生厌,反而给不少“吃货”观众留下美好印象,随即主动跟着节目里推荐的广告购买、马上到特色餐厅订座。从这个角度上看,《舌尖2》是一次极好的、直接植入观众心坎上的广告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