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尺寸和PC屏幕相比太小,用户对不相关的内容和广告的容忍度非常低,因此,通过分析移动用户行为分析和数据挖掘来进行移动营销的个性化就非常重要,可以根据用户位置信息、用户兴趣、终端类别、以及时间段等来提供精准的移动互联网营销,一对一的更精准传播未来会成为现实。同时,移动营销需要尊重消费者的个性化。例如,日本快时尚品牌 Uniqlo 优衣库推出一款应用UTme!通过该应用用户可以自行制作UT,用户下载该应用后可以涂鸦、使用手机照片或者字母图案制作自己的DIY T恤,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个性化的机会。
手机是一个带有情绪和情感的终端,同时人们的移动轨迹具有场景的转移特征。因此,移动营销首先需要考虑如何调动消费者情绪,例如,最近杜蕾斯在手机上启动了一个新的产品APP,夫妻亲热前可拍一些照片,可进行美化、装饰等等。而很多移动APP本身就和场景紧密关联,例如墨迹天气,万年历等,Jeep就和记录时间的中华万年历结合,在中华万年历上推出了四个具有历史意义的JeepDay,6月6日为纪念诺曼底登陆日,推出了Jeep的大切车型,7月23日为全路况体验日,推出了Jeep的自由光车型,8月,9月还将有两个JeepDay陆续推出,这让用户在融入日历场景的时候,对Jeep品牌的历史和产品有更深度的认识。
所有行业都是娱乐业,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思考如何把广告嵌入在娱乐之中,趣味性变得很重要。例如,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做了一个很有范儿的户外广告,在模特前胸盖上二维码,广告文案更是赤裸裸地充满诱惑——“RevealLily‘ssecret”(Lily的真实秘密),让你亟不可待地拿起手机拍摄二维码,原来二维码的后面是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真的如广告语所说的那样,“比肌肤更性感”。
所有的营销目的都是为了达成行动,因此,让消费者从看到广告到达成交易构成购买,才能完成营销的闭环。而基于特定的生活空间和场景与移动营销的结合,也可以加速行动,例如,在写字楼的楼宇广告上,很多品牌推出了二维码获得优惠券的互动,这种类似秒杀的方式,可以在截流消费者的时候,让消费者产生行动。而招商银行推出的微信银行,则进一步实现实时化的交互,可以帮助用户即时转账支付,微信后台的工作人员,还能与用户即时沟通,满足用户在某一时刻的需求。
移动技术成为有机整合消费者接触点的粘合剂,可以结合所有的其他营销接触点和屏幕,包括电视、户外液晶电视、电影院屏幕、平面媒体和店内媒体等。因此,跨屏、跨终端成为移动营销必须关注的,例如,在投放电视广告时候应该配合微博、微信等来实现更大的深度传播价值,或者让电视广告与手机互动起来,例如,可口可乐曾经推出一个名为“CHOCK”的手机App,用户在指定的“可口可乐”沙滩电视广告播出时开启App,当广告画面中出现“可口可乐”瓶盖,且手机出现震动的同时,挥动手机去抓取电视画面中的瓶盖,每次最多可捕捉到3个,广告结束时,就可以在手机App中揭晓奖品结果。
有很多移动端的APP,本身是满足消费者特定需求的工具,但是当这个工具上出现内容后,消费者的粘性就会增加,如果能够基于这样的APP提供服务,那么其营销价值就会进一步被放大,而成为针对细分族群的精准营销利器。
9.族群与社区。
族群化是移动营销区分人群需要研究的,而构建基于共同话题或者共同消费者特征的移动化社群,也成为一个新的营销趋势。例如,女性经期健康管理工具“大姨吗”,最初只是一个小工具,但不到一年之后,“大姨吗”却逐渐发展成一个“全匿名”社区,截至2014年3月,大姨吗APP注册用户突破4000万,用户日活跃量已增至250万,在这个社区上,女性用户可围绕各种围绕女性健康的私密话题展开讨论,其独立用户日停留时间达到 20 分钟,这样的移动社群对于锁定女性群体的营销和服务价值和潜力巨大。
最后,移动营销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能与我们所有的传播进行结合。我们如今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如何运用移动互联网是所有品牌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在微营销时代,让处于移动端的个体主动帮广告主进行传播,也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