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有哪些“金字招牌”?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366

2014年是《第一财经周刊》第6次进行“金字招牌”大调查,我们之所以对此乐此不疲,是因为我们总能从中发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起关系的桥梁,而对这些品牌进行梳理,则可以让我们对这条商业价值链上的两端都能够有所认识。

对于正处于巨变过程中的中国来说,6年是一个不短的时间,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里,我们能看到的变化不止于一个行业里面不同品牌的此消彼长,甚至还有行业本身。这种变化背后,又可以反映出我们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这就是商业世界的迷人之处。

跟往年一样,我们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是受雇于某家公司的公司人,并且所有的调查对象均提供真实姓名、公司信息和职务,以及真实的联系方式。这些公司人多数是来自中国商业最繁荣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的年轻人,他们也是对于品牌的认知最为敏感的一群人。今年共有1774名公司人接受了我们的调查,其中男性776人,占比43.7%,女性998人,占比56.3%。在他们中间,年龄在21岁至25岁之间的公司人有483名,占比27.2%,26岁至30岁之间的公司人有594人,占比33.5%,31岁至35岁的人有438人,占比24.7%。

今年我们也通过《第一财经周刊》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以及iPad版、Andriod版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了调查,这部分调查对象共有378人,占比21.1%。

这次调查问卷的平均完成时间是14分25秒,1774人共为此花费了超过421个小时,这次调查的价值是你们赋予的,感谢你们的参与!

网络浏览器:移动为先


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上网工具后,自主安装浏览器的主要应用场景应该是在移动端。Safari的占比几乎翻倍,应该就是拜这种趋势所赐。360浏览器也略有增长,PC端的安全软件效应仍在持续,移动端手机助手软件也给它带来了捆绑效应。受制于PC和Windows手机销量,IE被选择的比例持续下降。

搜索引擎:百度需要“引爆点”产品


百度毫无意外地占据了绝对比例,在搜索领域,这家公司仍努力抬高自己的技术壁垒,继去年在硅谷开设研究院后,今年更是挖来有“Google大脑之父”之称的吴恩达来担任首席科学家,负责人工智能的研发。但是跟阿里巴巴和腾讯相比,在新产品的商品化能力上,百度却总是欠些火候,缺乏“引爆点”产品。

私人邮箱:变成网络生活通行证


,导致其份额出现下降,将首选宝座让给了QQ邮箱,而后者更加本土化的服务以及收发大容量文件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当然,面对越来越普及的各类即时通讯工具和云存储产品,邮箱的本质功能已经被分流并弱化。更多时候,它已经变成了大多数人在网络生活里的通行证。

视频网站:改变电影行业


去年视频网站自制内容已经成为一股热潮。而今年它们则纷纷开始涉足电影,领头羊优酷和增长迅速的爱奇艺、搜狐、腾讯、乐视抢先布局。曾经,我们认为,如果视频网站的未来是替代电视和电影院,那么它首先将改变的就是传统电视电影的产业链,而如今,这种改变比我们想象的来得还要迅速,并且已经渗入了各个环节。

在线社交工具:微信成为基本应用平台


如果说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对微博的社交前景已经陷入担忧的话,现在这个时刻告诉我们微信时代已经不可逆转的到来了,82.92%的用户选择了微信,而新浪萎缩到仅有6.14%。新年“抢红包”热潮引爆了微信移动支付的病毒式传播,在此基础上叠加的彩票、转账、打车、团购、电影票等功能,我们看到微信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服务平台,而不仅仅是一个SNS社交工具。

电商网站:双寡头格局形成


天猫和京东的双寡头地位几乎已经难以撼动。对传统品牌商来说,做电商的第一件事,如今几乎等同于去天猫上先开个旗舰店,这个范围今年扩大到了奢侈品品牌;而京东则在今年上市,虽然它放缓了进行价格战的力度,但加快了向中国三四线城市扩张的速度。而亚马逊、1号店、当当这样的电商公司,越来越非一站式购物的首选。

移动应用市场:安卓分发渠道集中


安卓应用的分发渠道变得更为集中,考虑到这是对移动互联网的入口渠道布局,在过去一年这个市场背后代表更多的是巨头们的资本博弈,去年91被百度收购,曾经坚持独立运营的豌豆荚也在年初接受软银1.2亿美元领投。对于独立的应用分发渠道来说,如果不能获得大量资金的支持,将会在未来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在线新闻:挑战传统门户


传统门户呈现集体下滑状态,除了腾讯新闻可以背靠QQ和微信两个航母级的平台导量。澎湃和今日头条是今年新入榜的两个品牌,它们代表了两种生产模式,澎湃客户端的出现被视为纸媒转型的试水之作,每天生产至少十几万字的原创内容也让它区别于门户新闻。今日头条通过对社交大数据挖掘推送用户感兴趣的资讯内容让它拥有了1.2亿用户,公司估值高达5亿美元。

电信品牌:决战4G时代


中国联通依靠3G时代的红利依旧持续上升。中国移动则押宝4G,不过其先发优势正在消失:联通和电信终于在今年7月得以小范围开展FDD制式标准的4G业务。但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就此出现,此前批准的虚拟运营商和负责运营商信号网络搭建的铁塔公司正在会成为影响运营商4G业务的两个不确定因素。

智能手机:三星危险


苹果依旧占据绝对的优势,且份额较去年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最大的胜利者三星在今年呈现下滑趋势,被认为已遭遇创新瓶颈。三星走高端路线,相对忽视低端机型,国产手机正在强势抢夺三星份额: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二季度出货量方面,三星首次从榜首跌落,被小米赶超。

平板电脑:安卓力量依旧微弱


iPad已然成为平板电脑的代名词,占据90%以上份额。Android平板还是一块绞杀激烈但无人获得胜利的战场,尽管三星曾放言将在今年年底成为平板电脑行业的领导者,但很明显要食言了。今年5月,行业搅局者小米也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平板电脑,拥有和iPad mini同样的尺寸分辨率和更为便宜的价格,希望能搭建一个能够吸引消费者和开发者驻足的安卓平板生态系统,挽回安卓平板的颓势。

笔记本电脑:高端化趋势明显


苹果笔记本电脑毫无悬念地成为第一名,ThinkPad以强大的品牌和质量排名第二,它与苹果一起则占据了六成以上的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在这一品类上,传统电脑厂商集体沉默,它们在集体探索着艰难的转型之路,已经难以再对传统业务寄予太大期望。

电视盒子:竞争刚刚开始


这是今年的新增门类,互联网进入电视机之后,整个产业链发生了巨变,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电视盒子控制了客厅。在盒子厂商中,小米盒子以“高性价比”成为第一,各大视频网站也相继推出自己的盒子。不过盒子受到政策的影响,今年7月,, 要求它们进行整顿,乐视盒子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被迫暂停销售。

电视机:遭遇双重挑战


中国的电视市场正迎来考验。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使得电视的销售面临增长的困境,另一方面,以内容为捆绑的互联网公司杀入电视品类,给传统电视生产商带来更大压力。索尼以它在电影、音乐、游戏等硬件技术与娱乐产业链条的优势,保持了榜首地位,相较之,夏普与三星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小米电视与乐视TV以内容提供为打法的营销策略,使得它们成为大家电品类的新生力量。

单反相机:转向专业摄影领域


面对智能手机和社交网络拍摄软件所带来的挑战,佳能将寻找市场的眼光放在了专业摄影领域。采用同样市场策略的还有索尼,它也发布了一系列的电影镜头。而佳能的老对头尼康则更专注于专业相机产品的开发。对于这些相机厂商来说,它们愈发认识到专业用户的重要性,同时,也将重点放在智能化的发展上,比如,在相机产品上加入云存储、无线打印等软件技术。

空调:格力归来


排名第一的格力今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公司董事长频繁出现在电视广告中,给一些此前并不知名的冰箱与电饭煲等品类做形象代言人。这是格力综合化经营的布局,那些原本不知名的家电品牌正在悄悄进入格力的销售渠道,成为格力新的营收增长点。但效果如何,尚待市场检验。

冰箱:海尔仍须努力


继去年超越海尔后,今年西门子的份额再次提升。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中高端冰箱品牌。对消费者的高傲态度让西门子尝到了苦头,它越来越重视正在使用产品的消费者的诉求与关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中,海尔应该重新思考一下市场定位,是否在稳住广大二三四线城市份额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到中高端品类的产品研发与营销中来。

洗衣机:海尔扩大领先


海尔站稳第一的排位。保持波轮洗衣机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海尔正在滚筒洗衣机方面下更多功夫,这样的策略使它面对西门子仍可以保持领先。不过,作为家电市场的老大哥,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以及由劳动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的利润更加单薄的市场环境,海尔需要一场更大的变革。

厨电:美的跃进


方太以更高的曝光度继续引领厨电品牌的最高关注度。美的的厨电品类正在从其智能家居的概念中受益,关注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此前的10名开外进入到第6位,增长势头强劲。而西门子与樱花、帅康与伊莱克斯的关注度相较去年都有所下降。这个市场竞争的加剧,接下来将可能进一步改变排名座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