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内DSP市场开始起步。这得益于广告交易平台在中国的探头,例如,2011年淘宝的TANX营销平台,2012年谷歌的doubleclick ad exchange与腾讯的广告实时交易平台。在整个发展中,谷歌无疑注入一剂强心针,极大促进了国内DSP的发展。伴随SSP平台的搭建,Trading Desk团队的成立等,加上较好的市场宣传与培育,国内程序化购买产业链得到快速成长。
从全球视野角度来说,正在发展中的程序化购买产业已烙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印记;就市场运营来讲,还徘徊在通向进步的十字路口,尚无法拥有成熟规范商业运营模式的能力,也缺乏领袖级企业的市场指引;就体系发展而言,程序化购买产业链已形成完整的链环,位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不同企业都在用心寻找自己的位置,启动自己的业务。
虽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但是作为新兴产业,究竟生态链上的哪家企业做得好,哪家企业做得不好,至今尚无评判规则。
成长中的"白璧微瑕"
就事物发展规律而言,一般要经历起始、上升、鼎盛、衰微、消亡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除了有自身相应的特性外,也会有着不足。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内程序化购买市场,正是如此。这也使得对单一企业进行评判的意义不大,因为"微瑕"是作为产业链的集体性症状而存在着。
首先,不管盈利与否,众企业都希望能在这片领域中抢占一席之地,这使得仅仅位于产业链上游的DSP平台便约有50-60家之多。在不久的将来,哪些DSP平台能"笑傲江湖"?时间将会给出答案。其次,当前流量主要集中在PC、移动与视频,虽然每天可购买的展示广告流量在逐步增加,但是整个产业链的流量准备依然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程序化购买依赖大量的广告投放,需要覆盖大量的媒体资源以保证定向后能有充足的流量进行匹配,也需要更多优质媒体资源参与程序化购买。再者,技术力量的提升基于数据,而目前市场上对于数据呈现出"雷声大雨点小"的态势。大家都知道数据的意义,也在积极宣传数据的价值。与国外崇尚交流、交换与合作的精神相比,国内企业的合作精神相对缺乏,于是,因为数据的垄断性与安全性缘由,数据的流动与分享依然困难,数据交换机制仍有待建立,且沉下心来专注做数据的公司不多,导致DMP环节的数据供应商非常缺乏。此外,国内一些公司不会专心致志地去做诸如云平台、大数据这些基础平台开发方面的工作,而是偏向抄近路,即便参与其中,贡献的也不多,这与国外能将NoSQL系统类似的开源基础平台工作做到极致有较大差异,致使与国外公司相比,国内公司虽然在理念上同步,但在基础研究方面较为落后。加上,当前需求端公司多,供应端公司少,产业链的发展状态有些失衡。
公允地来讲,尽管有着"微瑕",由于各企业的积极宣传、学习探索与唯变所适,国内程序化购买市场整体发展环境良好。
业务模式的不尽相同
由于自身基因、技术能力、公司策略、目标广告主的不同,各家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业务模式不尽相同,进而导致平台架构的功能模块不一样,从而致使评判规则难以采用统一的恒定方式。倘若一定要采用评价标准,则如同将苹果与桔子放在一起让人评价,属性不同,只能因喜好而异。
根据业务划分,目前产业链上的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专注品牌与专注效果。如果进行垂直分类,专注效果的又分游戏类、电商类等等,做SEM的也是朝着效果类发展。简而言之,这种分化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排名的信息透明度缺失
可能有人会说,排名就是评判标准。毋庸置疑,排名,作为营销的一种方式,或许可以起到短期促销的作用,不管是此时的易观智库上品友互动排名第一也好,彼时的艾瑞报告上易传媒排名第一也罢。但是,排名不利于公平竞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排名需要遵循公正的、众人认可的规则,假若设定的规则不被认可或不够公正,那么该规则也就失去了效义。由于信息的非公开化、非透明化,在不够标准规范的市场里其实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排名,真正意义上的排名只出现在企业上市以后,因为,此时信息已公开透明化。此外,在排名奖项没有达到应有的声望前,任何商业行为的排名都没有效用。
市场需要行业规则,需要标准体系。当产业链上不同环节公司的业务都发展起来的时候,当国内程序化购买市场接近全球市场规模之际,当中国程序化购买产业链以一种影响力与世界开启"对话"之时,便是我们讨论评判规则之日!对于这天的来临,我们翘首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