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智能科学家,成为汽车领域入选院士的主力军

知识 2024-10-05 10:10:08 阅读91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近公布的2021年院士增选当选名单中,有六位科学家来自汽车领域,其中五人为智能网联专家或者新能源专家。

这六位新院士分别是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李克强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云鹏教授;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郑津洋教授,以及作为外籍院士入选的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张亚勤院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孙学良教授;英国布鲁奈尔大学副校长赵华教授。

从这些新院士的研究情况看,只有赵华教授属于内燃机领域,其余科学家的研究方向虽各有侧重,但主要研究方向全部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领域。

李克强是我国汽车智能化领域的主要领军学者,是“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术语及其技术中国方案的提出者与推动者,是国家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担任国家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推进专家组组长。针对汽车智能化技术演进及其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需求,攻克了“控制协同、结构共用、车云融合”三大核心关键技术,先后主持研制“智能安全驾驶”、“智能集成驾驶”、“智能网联驾驶”三代系统装置,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我国智能汽车系统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做出重要贡献。

王云鹏长期从事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创立了车路协同前沿发展方向,在行车安全监测、路网联动控制、路车融合控制等方面做了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取得多项重要的工程应用成果,为我国车路智能协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亚勤曾在微软公司工作16年,后加入百度,全面负责人工智能和技术体系所有业务,包括 APOLLO 自动驾驶、智能云、推动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发布百度首款云端全功能 AI 芯片“昆仑”等。进入清华大学后,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联合百度 APOLLO 发布百度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最新技术路线——APOLLO AIR计划。这是目前全球唯一仅通过路侧感知就能实现开放道路L4自动驾驶闭环的技术,即抛弃了常见的车载传感器,仅仅利用 5G 等无线通信技术和路侧的轻量感知,就可以实现自动驾驶。

郑津洋为氢能新能源领域知名专家,在氢燃料动力电池与氢能运输储存方面有多项专利成果。其团队紧盯高压氢脆防控、氢气高效储存和规模化提纯三大世界难题,将我国大容量高压氢气储存装备技术和大型高压氢气提纯装备技术推至国际领先水平。

孙学良研究方向覆盖了基础科学、应用纳米技术及新兴工程问题,包括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构筑各类高性能包覆层材料,以及将其应用于电化学能源转化和储存,涉及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现任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IOAEES)主席。

赵华从事高效发动机技术、通航动力技术以及替代燃料燃烧技术研究,重点针对我国发动机技术领域空白和薄弱点,开展有针对性地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攻关。先后提出分层引燃燃烧技术、微引燃燃烧技术、复合两冲程燃烧技术等燃烧理论,突破了全可变气门定时、二冲程发动机设计、灵活燃料自适应等关键技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内燃机技术的进步。

《浙江车网》注意到,早在2017年,汽车领域就有欧阳明高、孙逢春和吴锋三位新能源领域科学家入选院士,这次又有两位新能源领域科学家和三位智能网联领域科学家进入院士行列,说明国家和科学界对汽车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重视。

2021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分别选举产生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25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8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20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共有院士860名,外籍院士12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971名,外籍院士总数111名。而这些院士,无疑是中国各个领域的杰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