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双 11 结束了。整个阿里巴巴平台在这 24 小时内,以 571.12 亿的总交易额刷新了 2013 年 362 亿的纪录。从突破 10 亿只花了 2 分 53 秒,到只用了 13 个小时便达到了去年全天的总交易额,巨大的消费力在双 11 中释放。
但除此之外,我们也从一拨拨数字当中看到一些趋势以及事实。
过亿服装商家相当部分都是线下品牌
服装仍然是整个双 11 中成交额最大的品类。但过亿的服装商家中,有许多都是线下商家,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淘品牌。
天猫服饰类目负责人李淑君认为,之前很多传统品牌把互联网当下水道,而淘品牌是走量,做爆款,但今年双 11 销量上佳的品牌共性是线上线下都做得好。也就是说,线下服装商不再把天猫当成清理库存、卖仓底货的地方,未来会更倚重线上渠道。
小县城在双 11 中展现出来的人均消费力可能比你想象中强劲
今年的双 11 ,消费额最高的省份前三位分别是广东、浙江和江苏,而消费额最强的县城前三位则分别是昆山、义乌和慈溪。两组排名之间消费额的体量表面上看上去相差巨大,截至 11 日下午 4 点,昆山的成交金额大约 1.07 亿,广东省则约 42 亿。但如果把交易总额除以当地人口之后可以发现,一个昆山市的人均消费额其实比广东省人均消费额要高—前者大约为65元,后者大约40元。
关于不断攀升的巨大数字,《华尔街日报》有一篇非常清醒的报道,指出评估一个电商平台健康程度应该看网上交易额(常被称作毛商品价值量GMV),也应该看退货率。研究公司Gartner Inc.分析师沈哲怡(Sandy Shen)说,据行业估计,去年光棍节约有25%的网购商品被退货。
也就是说,我们并不知道阿里巨大的成交量之后会发生什么。阿里也并不公布这个数字。
移动端交易额的猛增,阿里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移动电商
今年双 11, 通过移动端完成的交易额达 243 亿,占整体交易额的 42.6%,远高于去年的 15.3% 。凌晨双 11 开始之后,移动端支付的比例一度高达 70% ,之后稳定在 45% 左右。韩都衣舍营销负责人徐晓锋称,今年移动访客增速同比去年 2 倍以上,从11日凌晨 0 点到 1 点,整个销售额 7000 万,5000 万来自移动端。
此外,阿里巴巴也有有意把交易额往移动端引导,比如,一些买满就减的优惠券只能在移动端上使用。
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
除了传统服饰类,今年天猫和淘宝还推出了海淘,卖起了汽车,旅游路线的销售也很受欢迎。从预售开始到 11 日中午 12:40 ,美国、韩国、日本三个目的地的旅行团预订已分别过万件,香港直飞帕劳自由行预订也突破 3000 单。双 11 是一个观测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变化的集中窗口。
以下是我们在双 11 凌晨的报道:
零点过后,双 11 正式开始。
今年的双 11 ,阿里巴巴在杭州的西溪园区前准备了一块比往年更大的屏幕-面积近百平米,总重超 7 吨,实时播报交易数据。随着交易金额、无线交易占比和物流订单量等数据的不断变化,可以看到今年第 1 分钟之内所完成的交易额比 2013 年少。但随后的交易额的增速便开始加快。以及,今年新增的汽车、奢侈品和电影票商户,它们的销售表现也值得关注。
今年的双 11 也有了更多的海外买家和买家的参与。越来越受欢迎的“海淘”是今年双 11 的重点,比如美国奢侈品闪购网站 Gilt 在双 11 凌晨和天猫合作,正式上线了它的中文网站。
通过淘宝旗下的海外电商平台“速卖通”,除了中国市场以外,全球共有 217 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双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