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仅仅是微信。为了测试传播效果,我仅仅在微信发布了这篇文章,并转发了自己的朋友圈,没有在其他任何渠道发布这篇文章,包括我近20万粉丝的新浪微博也都没有发。目前在新浪微博,大概可以搜到两页的结果,相关转发和分享有数百。百度一下新闻源,有十五家媒体转载了这篇文章,包括网易财经、21cn财经、Donews、鞭牛士、亿欧网等。
做PR的朋友应该心理可以大概算一下这样的效果,如果花钱的化,需要花多少钱才可以推到这样的量级。如果我发了微博,推了微博订阅的私信,微博分享估计还能翻倍。我自己评估一下,怎么也值个十万八万了。
现在很多人都自称是自媒体,但实际上,大都还是媒体,没有把自做出来,大多依赖的都是自己的粉丝阅读,只是在自己的自留地上折腾。至于那些在朋友圈整天晒来晒去的什么逗逼友汇、逗逼社力之类的东西,号称自媒体就实在太逗逼了,连个媒体都算不上,顶多就是个观众比较多的逗逼。自媒体最终的方向还是意见领袖,输出的还是价值观,能够最终实现这个目标的人,最后会留下。如果实现不了的,只能靠厂商合作供养,这是2015年微信大逃杀存活的关键,大家如何能做出更优质的内容,影响更尖端的人群,不被流行勾引,不沉沦于标题党和抓眼球。
这篇文章对我的鼓励很大,以前也经常彷徨做深度和做流行如何取舍,看到一些无厘头的内容做到十万阅读也有些心痒。做久了也有些懈怠,但最终我发现,价值还是在于影响而非简单的粉丝数阅读数,当你可以对很多渠道产生价值的影响的时候,你自身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这个账号本身,自媒体如此这般才能和媒体起到一样的作用。单纯的体内发布没有办法传播到外界,效果还是甚微的
有人说内容已死,我觉得这个是不对的。只能说传统的传播方式已死,但内容还是永生的。好的内容在传统渠道上发布可能波澜不惊,但如果用新的传播方式去做,效果就可能翻倍。目前整个领域割裂的其实是优质内容和新渠道之间的关联,这种情况最终还是会拨乱反正的。大家会逐渐找到二者结合的办法,比如50%的钱用来做活动,50%的钱用来吹捧自己这个活动做的牛逼。
之前做传播工作的时候,总会和一些观点有碰撞,就是到底需不需要做深度内容还是互动为王,专心做事件传播,我个人还是觉得,深度内容才是弥久沉香的,互动事件就像放屁,做的再大再好,一阵风过去也就烟消云散。二者目前的结合也是比较割裂的,做深度的人都不太灵活,做互动的人都不太深度,这种割裂其实也早晚会结合到一起,因为先这样做的人,才能实现最高效率的传播,就会屹立不倒。Ps广告不要开展这个培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