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新的消费文化,既是对大众消费文化的瓦解,也是对于大众文化的重新建构,而且很多文化是先瓦解再建构,或者边瓦解边建构,例如90后塑造了很多新的语言,这些新的语言先是瓦解了其他代际的沟通方式,紧接着这些代际开始模仿90后担心自己落伍,于是,90后的文化很快就开始从小众向大众渗透,这也叫“反哺效应”。小众市场的逻辑也大凡如此,小众诞生后,先建立不同以往的区别,然后就有大众人群跟随,成为了流行。
这个趋势驱动下,亚文化就有了价值,小社群就有了价值,垂直消费市场就有了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而年龄等人口学社会学特征已经不再能够准确区分出消费群体,兴趣聚合、生活方式聚合、价值观聚合、时间和空间的聚合,成为消费者重新分类的方式,这种方式,已经打破过去的纯粹的代系概念,过去很多人认为60、70、80、90不能在一起玩,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打破了这个界限,不同代际因为共同的兴趣玩在一起,文化不再是代际隔离,而是相互渗透。
这对于商业创新的启发是什么?最有商业价值的不再是大众审美和趣味,而是亚文化和小社群。例如,在90后当中非常流行的二次元文化,就是典型,二次元文化,不仅影响动漫产业,游戏产业,还可以影响时尚产业,比如最近迪奥在日本搞了一个彩妆发布会,发布的新产品,就成功的运用了日本动漫当中的造型来设计的,核心就是瞄准这些二次元消费者。
2014年5月,我在台湾考察文化创意产业,在台北松山文创园区,看到了一个大学生毕业设计展,其中看到台湾的一个学生做的创意产品,她对周围的人非常敏感,因此,她在平常的生活中,就一直在观察周围各种各样的女生,她发现每个女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于是,她用漫画画出了99种“风格女孩”,并对每一种风格的女孩写了详细的诗意的描述,并把这些画出来的女孩变成了文创产品的视觉创意元素。在台北的西门红楼,有很多年轻人的创意产品实体店,都是某一个亚文化的代表,比如有的是二次元的宠物派,就会设计出以“猫”和“兔子”为主题的创意产品,这就是对亚文化洞察的商业价值。
比如说他提出的一些典型的族群,比如说叫植物女孩,其实这种“植物女孩”他对于原生态的东西还有比较自然的东西是比较感兴趣的,有点像日本消费文化研究当中讲到的“森女”的概念,那么,你可以做一个森女系的品牌,就会有机会,在传统营销时代你想做这么细的族群的品牌是很难的,但是,移动互联时代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通过内容、通过社群可以迅速找到你的目标消费群,大家因为这种内容和风格聚合。
2014年,几部电影的“弹幕试映”将“弹幕”这种小众文化形式推到大众面前,观众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用手机登录特定的页面发出评论,这些评论被即时叠加到银幕上,像子弹一样从右至左飞过,与电影画面形成一种独特的关系,这种“弹幕电影”打破了以往“黑暗中不发声”的观影模式,观众从头到尾一边“吐槽”、一边嬉笑,手中亮着的手机与银幕形成“多屏互动”的格局。
工业经济时代靠的是规模经济,流水线和批量生产,但是,在整个移动经济的形态上面,我们要更多去关注一些个性化经济,关注于个更加精细化的亚文化的挖掘,以及更加精致化的文化细分,可能找到新的商业成长机会。移动互联网把一切都去中心化,冲淡乃至消弭了代际、阶层、性别的差异意识,新的认同、新的文化聚合、新的族群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值得企业关注的变化,社群商业尤其是依托于亚文化的社群商业有着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