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用户对广告“一见钟情”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11

毋庸置疑,我们生存于信息大爆炸时期。日益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和去中心化的传播渠道提高了每个人都成为广告主的可能性,也降低了部分广告被大众所理解接受的程度。根据Google 推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其旗下DoubleClick平台上,56.1%的广告没被用户看到。在眼球主导经济的时代,究竟什么样的广告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受众的关注?


为用户提供直接利益


制作社会化营销广告,想要传播效果最大化,首先要研究明白用户的消费心理,才能让用户在茫茫广告中一眼看到你。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们最容易关注到的是跟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那部分信息,比如免费、省钱、吃亏、赔本等类似的关键词。可以说,能为用户提供直接利益的广告,才是消费者眼中的“好广告”。

这类型广告最为典型的案例自然是现在满天飞的“抢红包”活动。自去年春节微信红包开始蹿红以后,“抢红包”更是成为今年各广告主“贺岁档”争抢的主战场。从快的、滴滴的打车大战,到微信与支付宝钱包的红包大战,再到如今企业、明星齐上阵的抢红包,每个广告主都获得了不菲的关注与转发,可谓赚足了用户眼球。

为用户提供娱乐互动


近几年,“互动营销”已经深深扎根于社会化广告的载体中了,但若想得到广告的商业转化,互动的形式与内容必须能紧跟用户的需求。比如最近比较受用户欢迎的互动形式包括移动端的娱乐小游戏、创意新颖的H5页面等。由于快餐式的生活让都市年轻人身心倍感压力,若能在忙碌的空隙间有个轻松且方便参与的小互动,用户从心理上较容易接受。

同样是从2014年初就已出现的“新年签”活动,换了一种玩法后竟然在今年迅速火爆。究其原因,一是与春节结合之巧,用户都希望在新的一年祝福自己,得到一个“好彩头”;二是内容与形式之妙,品牌植入手段不生硬,再加上用“抽签”的方式来祈求愿望也是回归传统风俗。从这两点来看,这类广告较容易在朋友圈传播。

为用户提供冲击图片


在微博、微信崛起之后,大量信息从不同渠道向用户涌来,造成的现象就是,人们在网络上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阅读非常多的信息,但却极少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大部分信息在用户面前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若想在海量信息中取胜,用文字不如用图片。一幅能够充分表达思想的图片,往往容易在第一时间打动用户。

一个经典的图片广告案例,就是法国Licra的一组公益广告。图片中用两个白人婴儿与一个黑人婴儿的不同服装作对比,左上角标明一句话,“不要让肤色决定命运”。从这则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在部分情况下,图片比文字要更具有表现力和穿透力。

为用户提供情感宣泄


同样是由于如今的信息海量式泛滥于各个渠道,每个人得到和发布的信息都会被稀释掉,以至于人们更加愿意关注与转发较特殊的信息,也更愿意发布特别的信息从而让自己能够从群体中凸现出来。因此,广告主如果能向用户提供一条特殊的情感宣泄渠道,可以让用户在宣泄完之后能够得到周边好友的高度关注,相信用户会很喜欢你的广告的。

以去年广告效果极高的“支付宝十年账单”为例,不仅可以引发用户宣泄过往情感,还巧妙的利用人们的“攀比心理”来获得了大量关注与转发。支付宝的这则十年账单,更像是一场潜移默化的口碑广告,确实让其赢了一场漂亮的营销之战。

可以说,在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广告主的今天,单纯的“广告”所携带的影响力已经日渐微小了,“用户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广告内容只有以用户为中心,用真正“懂”用户的内容去跟用户沟通,才能获得用户的关注与认可。也只有当用户真正认可广告内容后,才会在没有利益驱使的情况下自主转发与分享,为广告带来二次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