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赚足了眼球,“金主”值吗?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10

随着微信红包亮相,今年红包大战各方的玩法基本都浮出水面。对于各家玩法的优劣用户自有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支付宝的6亿红包也好,微信的5亿现金也罢,“二马”自己掏的钱都只是一部分,所以我们在支付宝会抢到浦发银行的红包,在微信会抢到京东的红包。

但是在激烈的红包大战中,真正的“金主”都做了无名英雄。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精明的营销方法,“金主”们掏钱帮支付宝和微信提高支付用户数,自己只要达到品牌曝光和拉新的目的就可以了。但实际效果真的达到了吗?不妨探讨一下。

用户意在红包,其他都是浮云

企业在“红包雨”里获得的首先是曝光。在这一点上支付宝、微信和微博都给予了最大的方便。可惜用户的关注点只在红包上,对企业信息能关注到多少需要打一个问号。在微信上这一点可能表现的更明显。用户摇到红包后立刻拆包,然后马上去摇下一个红包,很难注意到企业品牌。支付宝略好,因为每个时段只有一个合作企业,在曝光时间上至少有了保证。微博在这方面应该说给企业提供了最多的曝光渠道,用户无论是在红包聚合页、信息流里抢红包,还是找到企业微博主页抢红包,都会首先看到企业品牌。

对企业来说另一个价值是拉新。微博和微信都是抢到红包即默认关注,这比曝光更有价值。不过这种玩法的效果取决于中奖率和中奖用户中新用户的比例,前者可以设定,后者就完全看运气了。微信红包的广告主数量较少,而微信的用户规模又大,理论上拉新的效果会比更好。但同样是因为用户规模大,要保障用户体验就不能设定过高的中奖率,这样一来分摊给每个企业的用户就少了。所以具体效果到底如何,只有金主们自己知道了。

当然站在用户的角度这种玩法体验都不会太好,有部分用户取消关注是难免的事。微博和微信的细微差别在于品牌曝光和抢红包的顺序。微博是企业品牌先曝光用户再抢红包,而此前微博公布的数据是,内部测试这种玩法取消关注的比例在10%左右。微信则是抢到红包后企业品牌才曝光,这本身就限制了品牌曝光的几率,而且前文也提到在这种玩法下品牌被用户注意到的可能性可能很低。

“加粉”之后还有人管吗?

归根结底,用户的目的在于抢红包,所以企业获得的曝光价值都有限。拉新的效果如何很难评价,毕竟这些新粉丝本意是冲着红包来的,这对企业的微博微信运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又回到了那个老问题——谁才是粉丝经济最好的平台?

微博红包拉来的新粉丝,无论是来自红包聚合页、信息流、还是企业微博主页,对企业品牌都已经有了认知。或者说,粉丝抽红包时已经做好了“被关注”的准备。微信则是完全意义上的默认关注,用户在抢到红包时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关注公众号”的对话框。而微信本身是强关系的社交网络,用户收到一个没有充分认知的账号推送的信息,其反感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这又牵扯到微博微信提供给企业的营销工具的问题。实际上企业在微信上除了公众号的推送之外,很难有其他方式和粉丝交流。此前曾有人统计服务号的打开率在50%-60%之间,订阅号是10%-20%,在这样的打开率下,推送信息、尤其是订阅号推送信息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把微信当成客服平台来经营的原因。

信息的触达对企业经营新粉丝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微博显然强一些。微博的裂变式传播能力能够使企业的营销信息快速扩散,粉丝头条、粉丝服务平台等工具也保证了信息的到达率。同时微博对营销行为的管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过去一年里也始终在努力给用户和商家提供各种交易场景,帮助用户养成使用微博支付的习惯。实际上微博在企业的营销体系中也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

总而言之,企业愿意投身到红包大战中,其目的还是在于通过红包的热度和社会关系快速拉新。如果只是追求一个拉新的数字,我们很难说微博和微信谁的效果更好。但如果是想认真经营一下用红包拉来的新粉丝,可能微博是一个更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