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勇士”当街半裸怒吼 如此男色营销消费者真的买账吗?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99

(导读)大波"斯巴达勇士"群集,半裸"站街",这种靠出卖"色相"搏人眼球的营销方式,早已不再新鲜。但不知何时起,这种招数开始不再是女性专属,男色消费"随风潜入夜"般不断地渗透和挑战着大众视线,进而招摇过市、大张旗鼓起来。

这种性感而出位的营销方式,真的会带动销售吗?

上周三,如果你恰好在帝都的国贸、三里屯附近,就会有幸围观到这样的场面:

一群半裸上身、打扮成"斯巴达勇士"的外籍男模婷婷袅袅傲立街头,手持罐装商品,口里大喊"攻占帝都"口号,场面十分火爆。

谁想分分钟时间,画风却急转直下.由于围观群众过多,场面过度火热,惊动了大波警察蜀黍,"养眼"活动被迫中断,甚至一些不服管的男模被民警当场KO了。

原来,这是北京一家沙拉店的周年庆典活动。商家用清一水的肌肉猛男进行产品配送,而民警的介入更是让这场营销活动瞬间变成了社会新闻,连外媒都争相报道,持续引发热议,也许这是连商家都始料未及的。

如此甚嚣尘上,即便是男性围观者,大跌眼镜之余,也纷纷调侃:"我就出门打个酱油,一不小心,满眼都是白花花的muscle和'小鲜肉'。我是该'吓尿了'呢,还是'我见犹怜'呢?"

成也美男,败也美男

提到男色营销,就不得不提到Abercrombie&Fitch。

这家美国的青少年服饰零售商,可谓男色营销的鼻祖。该品牌新店的开业当天,均会有100多个半裸男模站在店外为其造势,甚至亲自服务消费者,这个策略曾一度带领A&F走出了困境。

但现在,全球经济下降、电商遍地开花,再加上快时尚的挤压,再性感的男模也无法挽救A&F持续走低的销售业绩。

今年4月,A&F宣布不再使用半裸男模,其标志性的裸男营销也终于寿终正寝。

说到底,消费者也不是傻子。有美男养眼固然是好事,但买回家的毕竟还是衣服,想让消费者掏钱,光吸引眼球还是远远不够的。

只剩噱头,"失焦"产品本身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人们都在讨论你的广告,也不意味者他们会买你的产品。

换句话说,通过"性感"这样的噱头成为话题中心,对企业的销售增长可能并没有什么卵用。

就拿这次的"斯巴达营销事件"来说,确实一段时间内,我们被这群健硕的斯巴达猛男刷屏了。但貌似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哪家企业做的营销?再加上媒体的误导,很多人更是"甜品店"和"沙拉店"都傻傻分不清楚。

国外还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他们让三组人分别观看9个或含有暴力、或有性暗示、或正常的广告。之后这些人被带到超市,并被要求根据记忆找出广告中的品牌。

最后的结果让人震惊:那些看正常广告的人记得的品牌反而最多。

一些商家希望通过有视觉冲击力的"手段"来吸引眼球,比如性感营销、男色营销,但往往这样的方式,反而会削弱人们对品牌或产品本身的关注。有热度是好事情,但如果大众关注的重点完全跑偏,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这类追求眼球效应和感官刺激的营销策略,千万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花招百出、轰动效应什么的都是皮毛,策略必须突出和契合产品本身,才是王道。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品牌联想,让大家"一饱眼福"后也不忘记住你在卖什么。

吸引了眼球,却留下了坏印象


不得不承认,"性感"的尺度很难把握,一旦过火,只会落入俗套惹人反感。

就像之前的优衣库事件,虽然是不是营销炒作,还有待商榷,但这无疑是对品牌的一次巨大伤害--吸引了眼球,却留下了坏印象。

这些利用人们猎艳、无聊心理的无底线营销,表面上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背后确是品牌忠诚度的惨痛流失。

不可否认,一些产品的定位是适合直白的性感营销的,比如内衣、香水、情趣用品等。

但记住,性感营销绝不等同让一群猛男上街炫肌肉,或是发布有明显性暗示的广告。聪明的做法是:品牌要结合自身产品特点,不要盲目使用"性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