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从偶像练习生的辣眼广告,揭秘用偶像撬动粉丝价值的三大法宝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769

最近最炙手可热的广告男团,哦不是—偶像男团,当属综艺《偶像练习生》出来的男团Nine Percent(简称NP)了。

作为一名追星女孩+某4A公司的品牌策略人员,在看到某些品牌方虽然花了高额的代言费,但是没有善用他们—让他们的出现真的为品牌做出贡献时,我深感焦虑,非常想真诚地告诉品牌方:

因此,我决定跟大家分(tu)享(cao)一下那些滥用我们家爱豆的品牌,希望接下来无论是用偶练小哥哥还是101小姐姐时,大家都可以引以为戒,然后附上可以“救救爱豆&品牌”的用偶像撬动粉丝价值的3大法宝:

让我么先回(tu)顾(cao)一下最近比较辣眼的几个广告案例:


第一个玩脱了的要数I Do了: 一个卖珠宝的品牌,偏要卖给粉丝香水(大概是考虑到粉丝买得起),这就算了,还给每个成员都开了个人链接,让各家粉丝购买,销量多的前三名给笑脸,后几名的就给哭脸:

(I DO 香水的销量榜)

就这么简单粗暴地把爱豆当圈钱工具吗??粉丝看了很愤怒,于是—恭喜I Do 成为首个出来向NP的粉丝道歉的品牌!

(I DO 官方致歉信)

第二个玩得让我觉得真是“不可描述”的,还要数《武林外传》手游了,手游嘛,不知道是客户爸爸还是广告方机智地想到了要深度植入,干脆就把NP全团的CG形象放进手游里。

这个Idea其实挺好的,我在看到B站标题“Nine Percent 化身游戏NPC大跳《Mack Daddy》- 武林外传手游广告” 的时候,老实说,我是兴奋的,点进去一看:

这—是哪个八线城市婚庆公司的PPT吗???然后进入正片:

我是谁?我在哪儿?这都是谁?!!为什么他们的头感觉要掉下来了???

到了结尾……他们还给每个小哥哥配了一个画风同样清奇的CG女伴,让他们手拉着手去看烟花:

excuse me?? 大批粉丝提刀来到现场:

胆子大的可以自行去B站搜这条片。

讲真,把偶像拍得好看算是最基本的要求了好伐?还有配女伴这种事情,大概是完全不了解大批女友粉(注:把偶像当成男友喜欢的粉丝)们的心理了,而且还是这种画风的女伴,估计姐姐粉、妈妈粉也是不会同意的。

然鹅,还没完,《武林外传》手游还推出了一支真人版广告,这次,终于把小哥哥们拍得好看了!!!


但是看完后的我又是一脸懵逼……我是谁?我在哪儿?这支广告讲了个啥?

看完我觉得这个剧本应该是广告公司实习生在拍摄之前的一个晚上被客户爸爸逼着写出来的。

我刷完了NP代言的所有广告,其中有还不错的,也不乏看完让人想拔刀的。截止目前为止,找NP以及出道前的偶像练习生团体代言的品牌已经有这些了(不含单人代言):

你觉得你能记住几个?掏钱购买的有几个?长期掏钱购买的又有几个?

品牌找偶像代言的终极目标,无非是通过将品牌与偶像绑定,将偶像的粉丝(或对偶像有好感的路人)转化为品牌的粉丝—而不只是看在偶像面子上的短期购买。他们代言的品牌越来越多,粉丝一定没有精力去长期捧所有品牌的场,甚至以后都只会记得广告片里美美的偶像,记不得这是哪个品牌—何谈成为品牌的粉丝?

既然如此,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一个代言的品牌真的在粉丝心智中获得一个不可撼动的"C位",让代言费花得更值呢?作为一名追星女孩+某4A公司的品牌策略人员,我觉得有以下这些方法



(考虑到很多人对偶像和饭圈了解较少,这部分写得较长,但很重要且管用)

偶像和粉丝之间的羁绊之深,就像有钱人的快乐一样难以想象。

特别是这种“养成系”偶像,一般在偶像还没火的时候粉丝就开始关注他们,偶像红了以后粉丝的心情,宛如你身边的同事/同学被你捧红以后你们的那种心情。加上互联网时代,粉丝对偶像的发展有了极高的参与度。比如直播让你可以直接跟偶像拉家常,早期偶像甚至还会在自己的QQ或者微信粉丝群跟大家语音聊天

随着偶像的发展,粉丝的专业程度也会跟着提高。 比如:粉丝会有数据组—专门给偶像刷微博热度啥的;评控组—为偶像控制网上的负面评论,算是一种强大的民间危机公关小组。为了帮助偶像发展,粉丝们也懂得很多娱乐产业链的商业逻辑,比如:你以为粉丝应援只是给偶像看的吗?他们是给金主爸爸(也就是品牌方)看的—让金主爸爸看到我的偶像多么有人气,这样他们就会更多地用他,他就能赚更多钱,发展更好。粉丝很多时候掏钱购买偶像代言的商品,除了为了获得一点和偶像的“连接感”以外,也是在用销售额向金主爸爸证实自家偶像的实力

因此,今天的“粉丝”已不是脑残,他们的很多行为是在有意识地促进以自家偶像为中心的商业生态;“饭圈”也不是简单的一个亚文化群体的称呼,而是一个具有商业价值的社会组织系统。

比起空降的非养成系偶像,或者互联网这么发达前,“偶像高高在上,粉丝仰望偶像”的模式,这个时代的偶像养成模式里,成熟的粉丝们和偶像真的是一个“团队”的如果品牌的思维还停留在“让粉丝仰望偶像”这种割裂的模式中的话,那就错过了真的撬动粉丝巨大价值的杠杆。

(粉丝投放的蔡徐坤纽约时代广场广告)

(蔡徐坤对场外等了很久的粉丝含泪喊话:“知道大家等了很久……你们怎么那么傻啊……”)

(应援粉丝哭成一片)

我觉得偶像跟粉丝之间的这种感情,是不同于人类传统三大感情(友情、亲情、爱情)之外的一种感情。所以会有“女友粉”,“妈妈粉”……但是“女友”和“女友”之间都出奇地友好,互称“情敌”,又一起愉快地为爱豆刷数据。这种感情,就暂时用“羁绊”概述吧。

品牌夹在粉丝和偶像之间,完全可以作为偶像和粉丝之间的桥梁,帮助他们建立这种“羁绊”,那就相当于在心理上把两者牢牢牵住—你说你在粉丝的心中的地位能不牢固吗?那么,有哪些帮助建立“羁绊”的方法呢?

1.有洞察的“撩”

这个“撩”一定是基于对偶像和粉丝之间这种“羁绊”的理解,而非撩路人的那种撩—用广告业(zhuang)内(bi)的说法就是:这是要有“Insight(洞察)”的撩。同时要植入品牌特质,比如NP代言的立白广告:


OMG!!想想我的爱豆跟我说这句话,粉丝我就想赶紧下单把哥哥的“天然植物守护”买回来啊~这才叫羁绊啊,羁绊!

2. 利用“养成感”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个关于蔡徐坤的段子,然后把段子的文字放在抖音上播—就把文字放在不同页,跟播PPT似的播:


这个视频截止到现在播放量是48W, 点赞量是6.2W—科普一下,抖音视频的平均点赞率是1%, 高于5%算比较优秀的,这条的点赞率是:12.9%。 如果不是粉丝,你可能理解不了这种心情,但是iKun们纷纷留言表示:看哭了。

为什么大家想哭呢?还是因为有洞察—“一票一票送上C位”。

这个“一票一票送上C位”的洞察哪里来的呢?说个小故事:《偶像练习生》决赛的时候所有之前比赛的票数是清零的,就看现场直播期间粉丝的实时投票,前9人出道,票数第一的以后是团队的C位(既“Center中心")。蔡徐坤决赛那天,很多iKun为了保证他可以C位出道,完全没有看决赛直播,一人手上几十几百个号,专心拼手速投票,这是当时刷到的一个作战号召贴:

看得我莫名有点燃!当然,这还只是粉丝间诸多“战争”之中的一场,其中饱含的热血与激情,完全不输网瘾少年们高喊“为了艾泽拉斯”时的血脉喷张。

这种血脉喷张直接导致了之后对偶像的长期、无条件的维护,其中的科学依据:

人们对于自己参与制作的产品,会产生不成正比的价值感”—来自消费者行为学的一个研究结果。

简单来说,你直接买来的一张桌子,和你自己花心思设计、制作的一张桌子,肯定是后者你更舍不得卖掉,因为它在你心中更具有“价值感”。当然,活生生的偶像不是"产品”,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可能这个世界上会有比他更帅、更会唱歌跳舞的人,但是这个偶像的诞生有你的“深度参与”,你就对他更死心塌地了。

我觉得如果有品牌的广告,能够真的讲一讲粉丝支持偶像一步步成长的故事,真的放大这种“养成”的羁绊,相信会在粉丝中引起强烈共鸣,甚至含泪疯狂转发的!

3.激励

偶像要健康发展,对粉丝应该起到一个“激励”作用,而非精神鸦片。会有很多高考的粉丝,把偶像的照片挂在书桌前激励自己:“我要像他一样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很多粉丝存在着“我的偶像这么好,我也要好好努力,不要给他丢脸”这样的心态。

(粉丝制作的“偶像激励”表情包)

其实能成为偶像,如果不是绝世好颜,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鼓舞人心的优秀品质的。“始于颜值,终于人品”—才是诸多粉丝被偶像吸引的常见路径。而偶像的激励作用是非常具有能量的,所以能不能有广告或者一些营销活动,让偶像向粉丝喊话“敢不敢跟我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等,真正地去发挥偶像正向的激励作用。

前段时间一份《iKun行为规范与自我约束指南》(注:iKun指蔡徐坤的粉丝)火了,不是因为“脑残”,而是因为三观正得一塌糊涂,最让我惊讶的是最后一句:

“先做好自己的事,再追星,追星是为了得到正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好,iKun是让我们知道“原来努力真的会有回报”的人。不要让遇见iKun成为你未来的遗憾。"

你就说三观正不正?!!!如果有品牌敢出来拿这么正的洞察做文章的话,相信在饭圈内外都会有一定的冲击力,应该会非常有趣了。


之前听广告圈的前辈说过:用代言人,一定要用这个人“本人”—要让他以他这个人的身份为品牌说话—而不是换一个演员来,同样可以拍这个广告。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的是海飞丝的一批广告,充分运用了每个代言人的个人特征来为品牌背书。比如蔡依林篇:


粉丝都知道,虽然大众看到的蔡依林漂亮性感得像个偶像派,但是她其实是一直都非常努力在证明的自己实力派,有今天的成就全靠自己发了狠的努力。所以当蔡依林说出“我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直接让你看看我的实力” 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蔡依林,后面说出产品的特征我也觉得顺理成章,而且品牌这样放大我偶像打动我的地方,这支广告一下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深刻,这么久了都没有忘,我会记得海飞丝是一个“去屑实力派”。

细想一下现在很多偶像代言的广告,请他们来,拍MV似的扭一阵,或者让他们跟普通消费者一样假装使用一下这个产品,换个普通演员一样可以拍。代言费花了,但是只用到了他们的躯体,而没有用到灵魂,可以说暴殄天物了。

NP的广告里其实有把灵魂和躯体都用得比较好的,比如他们代言奔驰GLA的广告:

      

 每个人的台词都算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如:


林彦俊是作为黑马进入这个团的,受到的争议也最多,所以他说“时间会证明一切”算是对这种处境的回应吧,而“但我,就是不等时间”更是霸气外露符合他在节目中“制霸”的人设—粉丝一看就被“打”到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些特质的展示,都跟品牌有关系—千万不要搞成了代言人个人的秀场,把品牌掩埋了。奔驰GLA主打年轻群体,这支广告和核心信息是“年轻没有标准答案,放开活”,跟风格迥异又各具特色的九人非常贴切了。可以说,除了粉丝可能没钱买产品之外,没有任何缺点了!

找到偶像特质中,能够与品牌传播目标相关联的点,在广告中阐述并放大,这样才能让品牌和偶像真正融为一体,继而有机会让粉丝移情品牌。而且对于代言人来讲,如果广告也能够突出他个人的特质,对个人形象树立有帮助,相信他们也会更乐意合作。


试问,人们最信任什么人?自己人啊!!

那品牌有没有可能成为粉丝中的一员呢?当然可以!不仅是粉丝,而且得是大粉(注:很有钱,花钱带头追星的那种粉丝)。

《如何让他买?—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十大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叫“实用性(Utility)”,即你的品牌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实用的—能够帮助他们去真正解决一些问题。因为“把品牌或产品变得更能满足消费者的目标,消费者就会觉得他更有价值,去购买他的动机也会提高”。还提出了以下公式理解这个原理:

价值=达成我的目标的能力/价格

(Value=Ability to meet my goal / Price

而帮助粉丝达成他们的目标,就是“大粉”可以做的事情。阿迪达斯就曾经当过一次“大粉”:


相对于只是在广告里说自己多支持球队,阿迪达斯让球迷看见了品牌真正有所行动。

同理,用偶像代言的品牌,是不是也可以研究看看粉丝在追星路上有什么样未解决的问题,像一个大粉一样去帮他们?—做一个在看演唱会的时候方便找到自家组织的微信小程序? 帮助粉丝设计给偶像的应援产品?或者甚至一些小品牌是不是可以考虑直接赞助粉丝团,帮他们提供应援现场的物资、餐饮、休息场所等?能做出这种事的品牌,跟那些只是请偶像代言拍广告给你看的品牌都不一样,而是跟我一条心一起捧我们家偶像的品牌啊!!以后就是自己人了我跟你讲!!

最后,恭喜你看到这里!你已经获得了对偶像和饭圈文化、粉丝心理的更深入的理解,并因此得到了:


作为追星少女+某4A公司的品牌策略人员的我相信:更好的偶像广告能够创造更多价值!

如果你是品牌方,这样的广告可以让你的代言费花得更值—不是短期的购买,而是长期购买以及对品牌的拥护;如果你是广告人,这样可以增加你的广告作品刷屏的机会,并得到甲方爸爸的夸奖;如果你是粉丝,这样可以更方便你看到更完美的爱豆。简直就是win-win-win的三赢局面嘛~赶紧存起来有机会试一试吧!

·END· 

详情请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