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项目到现在只有两年不到的时间,因此我能分享给大家的更多是从0开始启动项目,我会怎么样去操作,以及一套AARRR模型当中所有产品都能够复制的,基本上看过以后,结合自家产品APP再去思考一下,或多或少都可以有所借鉴和收获。
拉新、激活、留存、变现、裂变、管理,加的点都叫起手式,什么意思?从0到1的过程,所有东西都可以去复制。现在很多用户收到APP的推送消息后,他基本是选择No,应该怎样去提升这个东西呢?
我首先要提一个问题,当你接手一个项目,产品1.0.0版本上线,老板给你一百万的预算,接下来你会怎么样?
第一步,拉新。
项目1.0.0版本刚上线后,我个人不建议大家直接花钱:
第二步,激活。
一个用户从看到广告到下载打开APP,接下来就是诱导接收通知、注册、获取用户信息以及新人引导。
这6个小点,再往下拆分可以拆出12个、24个点,假设每个点提升10%转化率,这是什么概念?可能是15倍甚至30倍的转化提升。
很多人不在乎这些小细节,但往往是这些小的细节,会导致你花钱获取1万用户,别人同样的钱获取3万用户,你的1万用户创造5万利润,别人3万用户创造了30万的利润。
很多APP打开,什么都没有看见,就会弹出几个提示框,用户可以一直点“不允许”。
有一个小细节可以去优化,打开APP后,先给你弹出一个提示框,提示框告诉你可以获得什么利益,比如说你可以获取今天的新增收益、抢先看、好友互动等等,而你点周边是没办法关掉的,只能点开启,开启有用吗?
一点用都没有,但是用户开启后,再弹出其他提示框,转化率提高特别明显。因为他已经按了开启,就会有一个沉没成本在里面,用户觉得既然已经付出成本了,接下来点“允许”的成本就不高了。
按完开启通知后,一个礼包弹出来,需要点击登录领取。很多APP点旁边空白区域,或者X,可以关闭该界面,我的做法比较极端,用户只有注册才能关闭该界面。
这种做法虽然说会流失一部分用户,但是注册的用户对你的忠诚度就比较高。这是我们自家的产品叫“火火”。
这是一个友商的APP,到“我的”里面看了一下,它没有做任何诱导。比如新用户注册100%领红包,或者注册后享受什么福利,这边只是一个“登录/注册”按钮,这两种转化率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点击设置,进入账号安全后,才发现需要完善登录密码、手机号、邮箱、QQ等信息,完善后能获得完善度+20,而在我概念里面,这个完全无任何吸引力。而且它的入口有三级页面,特别深,用户不会主动去补这些信息。
火火,在用户未登录前,会先收集男/女信息(但是在用户没有登录的情况下,IOS端是不允许去获取用户信息的,曾因为这个原因被苹果5.1.1打回来过,因此做了开关,苹果审核时,该页面是隐藏的。)
微信登录后,我们就获取了用户的微信头像、昵称、性别,这时候再输入手机号绑定,如果用户选择不输入,按返回,就又会回到不登录不能用的状态。
当你打开一个APP,看到这种场景,你是什么感受?我是谁?我在哪里?这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
现在很多APP功能做得很大、强、全,但用户就很苦逼了,你的新手引导做了吗?
比如这个页面,用户登录之后,送他的200元会让他立马看到,因为他这时候最好奇的是你刚刚说送我200元,在哪里?我先让你看到,这会从0滚上来,所有这些数字都会。
“火火”横空出世,一张图让你了解可爱的我。此处用了一个拟人动画,因为在一个界面里,视频的点击率>GIF的点击率>图片的点击率>文字的点击率。
点击后,一张很简单的图,用简单的言语告诉你这个APP可以带来什么价值、它的核心功能是什么、你怎么用,用户可以在15秒之内看完引导过程。
第三步,留存。
第四步,变现。
很多人认为产品的初期没有必要接广告、互动式广告,但我给到的建议是,前期做广告可以测试APP广告的数据和转化,它的点击率、变现能力、功能使用率等,至少当日活达到二十万、两百万时,知道大概能带来多少收益。
这里用到的手段很多:
连探探、陌陌上的骗子都在不断进化、研究用户心理,我们做项目如果不思考人性,是不是连骗子都不如。
这是一个金融产品的流程,送券的使用率有55%左右,送完券APP提示,电话引导用券体验,强化新手引导功能;
用券后电话引导添加微信,拒绝用户再用工具去加,APP公告引导添加,从使用到充值只有7.87%,但从使用到加微信有40%,也就是有40%的用户可以沉淀到微信。
加了微信,再到充值,充值后加群,再引导复充,这是整个逻辑。
第五步,裂变
这是最常用的四个裂变手段:
第一个是新人裂变,这是一个体验也并不是很好的裂变形式,它所裂变来的用户并不全都是你的目标用户,但是它的量很大,有很多产品经理会诟病类似拼多多这样的无限裂变,但不得不说,这样的裂变功能,其数据是你无法想象的。
以“火火”为例
微信登录后领一个200元的券,到新手引导,接下来会先让用户随机抽0.5-99元的现金,可以提现,而该功能的使用率达到60%以上,如果用户没有参加抽奖,系统就会经常提示用户“有0.5元未领取”,再诱导用户去做分享。
第二个是付费用户裂变,这是核心的裂变,比如鸟哥笔记两年前不收费,可能最近才收费,为什么?想提高用户质量。付费用户的质量和忠诚度都是非常高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所裂变来的用户,其属性也会更接近你的产品。
用户购物后会有一个弹窗提示可以抽奖,翻牌活动,有五张牌,第一张牌福利最好,要翻第二张牌时需要邀请好友帮忙,好友是否下载就看落地做得好不好,这是我们消费用户的裂变。
第三个是分销裂变,去年特别火的课程分销,其实本质与微商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许多五环内精英都参与这场裂变当中,背后的玩法早已深入人心。
现在的课程已经垂直化,针对母婴用户、学生用户、求职用户等不同人群的课程分类早已成熟,课程精细化运营后,很多人都是下面的纽带和连接,他们会很乐意去做分享的这件事。
很多课程做分销时,及时反馈做得比较好,一旦有人购买,立马就会收到推送,用户体验很好,因此及时反馈是核心。但这样的裂变界面虽然满足了分享用户的炫耀心理和虚荣心,但没有给新用户做入口,会流失掉很大一部分用户。
第四个是众筹裂变,无论是砍价、积赞或者团购都属于众筹裂变,它的本质是客多欺店,让用户能够参与裂变得到各种各样的满足。
砍价裂变,自己砍完了之后分享给朋友,自己还可以再砍一刀,这样就会促进多次分享。这里的文案特别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分享出去的页面都会包含这些属性:品牌、福利、从众、运气等,这些文案每个商家都会去改无数版。
文案有这几个核心点:
这边最核心的是分享动机和参与动机,
分享动机:
参与动机:
一是从众;二是获得利益;三是好奇心作祟;四是产生共鸣。其实就是内容+玩法+利益,通常来说,利益能产生的效果是稳定的,但是玩法和内容不稳定,会上下浮动。刚才说了这么多点,每个点去优化一下,就有可能产生5倍、10倍的效果。
第六步,管理。
我自己接项目,习惯从0打造我自己的团队,大致需要后端、安卓、IOS、产品经理、UI、测试,再加2个运营,就组成了10个人以内的小项目团队,包括现在利润千万级以上的产品都是10个人以内的团队,而这些团队成员都是我自己去组。
第一个,挖掘自驱力。一个同事如果说他连赚钱都要让逼,我相信他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第二个,明确共同目标,目标是双方甚至多方都认可的,而不是我一个人的目标。
第三个,一同商议奖惩,做好了怎么样,做不好了,大家苦。只画饼而不给的老板就都是耍流氓。
最后,跟进与验收,即使有再好的计划和方案,让一个没有执行力的团队来做,就做成一坨屎。
这四点是我管理当中必须会去做的。
第一点,我现在用人的时候,最在意的是我想要什么,这张图是梁宁《产品经理30讲》里提到的,五层由内而外看一个人。
拿HR举例,一个薪酬专员会干什么?
交社保、公积金、员工入离职、招退工、做面谈、算薪资、核算提成,这样的HR最多五六千块钱,这些技能两个下午就能教会,不值钱。
一个员工拥有更值钱的技能后,才会获得相应的资源和人脉,可能在公司里有更高的身份和职位,最后才是现在表现出来的样子。
但最终我只会看他最外面这点,如果这个人内层圈很小,即便他外层能力圈很大,最后的内力圈也会往中间缩显;如果这个人内层圈很大,但能力圈在里边,没有关系,能力圈迟早会拓展出来,因此我看员工只看他想要什么。
第二点,明确共同目标。
这是我去年的一个项目数据,微信加好友转化,从3月到6月提高3倍;新用户充值转化提高2倍多;人均充值从364到1024,我只看这三个核心数据,这数据怎么样来?
我和同事把整个APP里的数据拉出来,去挑最最重要的,并且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去改变的几个数据,我们称之为核心的数据。
找到数据后,也就是明确共同目标之后,我会和他们商定奖惩,做得好有什么奖励,如果连续两个月都垫底,对不起,你走吧。
我带团队习惯是,
第一个,我说你听;
第二个,你说我听;
第三个,我做你看;
第四个,你做我看,
完成一件事需要向我做四次汇报,10%阶段汇报一次,因为起步比较早,早点汇报,如果错了,可以及时回头。
30%阶段汇报一次,这时候要看看你的思路和进度和我想的有没有冲突。
50%阶段验收你进度,以及补一些优化的地方。
100%或者一般我喜欢99%去验收成果。
一般来说,我的团队只会锻炼他们三个原技能,一是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学习和解决未知事物的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发现在产品项目群或者公司群里,经常出现讲话,去发现问题的往往是老板。为什么老板能够发现,而我们不能呢?
其实发现问题的能力特别重要,比如我会让我的下属(中层管理、主管级以上)每天发现一个问题,锻炼他,可以关于人、事、项目、产品、氛围等,不需要去解决问题,先去找问题,如果连问题都找不到,就没有什么好解决的。
第二个,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每周会从他们一周发现的五个问题里挑一个,让他们自己去锻炼解决,一个礼拜解决一个问题。而在他锻炼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是他发现但从来没有解决过的,没有关系,都可以自己去学,这就是需要学习未知事物的能力。
这边我举个案例,我刚毕业做HR专员,带我的老大是一个五百强的marketing出身的人,但是他HR的东西什么都不懂,他丢给我的第一个任务是,交员工的社保、公积金。
他给了我一张便签,电话12333,上海的社保中心电话。我打电话给社保中心,问清了要带的材料就去了,但是没办成,后来又来来回回跑了几次都因为材料问题没有办好,当时我老大直接跟我说,你今天再去,办不成别回来了。
我当时刚毕业压力很大,就问了一个问题:老大,公章可以带吗?他问你要干什么?我说公章带着,如果要任何东西,我当场补就好了,然后过去就解决了。
在我那一段职业生涯中,我的老大什么都没有教会我,但是教会了我一件事情,解决未知事物的能力,因为我每次过去找他,他给我的东西永远是一个便签,便签上面可能是一个电话号码、网址、百度的某个结果。我现在锻炼我下属的也是这三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