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原创标识的泛滥,加速自媒体与PC门户对优质内容的争夺

业界 2018-11-02 12:08:23 阅读547

这几种说法笔者都赞同,但笔者认为微信原创保护的影响和作用不仅限于此,在影响上至少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为王将让位于阅读量为王

在读者的眼里,大凡一个开启了评论功能又有原创标识的公众号基本上都是有点逼格的,在某些方面必定优于常人,通过朋友圈分享点击进去至少会多停留几秒。不知道多少读者像笔者一样,看公众号里的文章先看标题,再看作者,后看文章结构,最后看阅读量和评论数。如果这几点都差强人意的话,再回过头来看文章。

但随着公众号越来越多,原创的标识完全开放后对于一般大众来讲,取决于一篇文章的优劣,最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标题和阅读数(当然,某些公司还会拿转发量来当KPI考核)。在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没有什么比一个粗暴的标题、10W+的高阅读量和公众账号底端的赞赏数更激动人心了。也由此,一些公然打着原创标识、批量推送软文的营销大号,自媒体人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是精耕细作,一个花钱暴力刷屏;一个一星期的阅读数总和还抵不上另一个一天的阅读量。微信向用户公开显示阅读数是滋长公众平台由内容为王转向阅读数为王的最佳表现。笔者相信以阅读数为王的变现自媒体会越来越多。

二、原创标识的泛滥加速自媒体与PC门户优质内容的争夺

一旦微信的这种原创功能向所有的公众号开放(不管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企业号),一场关于优质内容的争夺战必将来临。门户需要影响力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需要优质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用户,而这些都离不开专业的自媒体人,而自媒体更需要有个人的独特价值做支撑,而微信又提供了这么一个粉丝沉淀,用户互动,原创保护的公众平台,这必然会给门户带来冲击,无论是影响力上还是变现上。

三、微信原创垄断了移动端内容分发渠道

原创标识的推出和规则的制定,意味着微信在移动端上基本垄断了内容分发的渠道。移动app的五大流量平台为:手Q,微信,微博,易信,陌陌。其中腾讯就占了两大,在内容传播上能与微信比肩的也只有微博了,但众所周知,微博的传播效果已大不如从前了(虽然微博自己宣称月活跃用户1.98亿)。微信不仅仅是中国除QQ以外最大的社交工具,同时也成了社交媒体中第一大内容生产平台。

首先,它会使文章的传播效益缩小。这种恶意绑定对账号运营者来说有两种影响:一是如果某个知名大号想转发文章,发现文章的排版奇丑,但自己又不能编辑,于是只好果断放弃;另一种影响是:我只想传播你的文章,但并不想给你做过多的营销传播(如:二维码,促销信息,微信号等)。于是也只好放弃,即便它再有价值。

第三,原创标识只会让少数自媒体人过上体面的生活。根据微信的规定,后面注册的个人订阅号将无法取得认证。倘若不能认证的话,也就意味着不能拿到原创标识,这对个人自媒体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其实也就宣告着公众号的红利期已关闭。在原创的公众号里,完完全全靠赞赏而活的并不多,阅读量上不去价值变现就会非常困难。没有那个粉丝愿意天天为内容打赏,像罗振宇、吴晓波这样的“术业专攻”的自媒体人更是少之即少,无复制性可言。

微信的原创保护到底保护的是谁的利益呢?真的都是用户的利益吗?笔者认为,微信原创保护的并不都是用户的利益。

微信原创保护更多的是公众平台的利益

记得张小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80%的用户阅读20%的用户从订阅号里面挑选的内容“。朋友圈的活跃度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用户自身产生的UGC内容;另一部分是专业用户从公众号里挑选的PGC内容。微信能够长期保持一个稳定的用户增长数和活跃度,主要得益于产品的不断更新迭代和对用户体验的把控。

公众平台对“原创”功能的特殊保护,使用户对微信的依赖越来越强。在加个V,弄个原创,就可以标榜自己与众不同的时代,我们是多么害怕自己是平庸的大多数。而在这个庞大的变现平台上,人人都渴望得到这么一个带有“原创”二字的证书来分得一杯羹,不管他是名还是利。

我们庆幸于生活在这样一个亲眼见证和亲手创造的自媒体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