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大中国,遍地都是人体广告。
人体彩绘广告、人体移动二维码广告、半裸模特“站街”广告……这三种广告形式真是撑起了中国人体广告的半壁江山,成为媒体的焦点报道、网友的吐槽焦点。
然而,这种广告在褪去热度之后,有多少人还记得它们的广告目的?有多少人记得品牌信息?
不如先来围观一下这些人体广告的发展历程,再来分析它的效果。
人体广告第一式·荷尔蒙式
荷尔蒙式的人体广告是这个看脸、看胸、看腿时代的必备广告形式。当一排颜值高、身材好的模特站你面前时,一股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这种行走人间荷尔蒙式的广告谁不喜欢?
起初,此类人体广告多用于品牌开幕宣传,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集聚大量人气,利用人体之美为品牌造势,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与曝光度。比如服装品牌Hollister曾邀请知名男模“站台”,身着自家服饰的男模成为商场的焦点,配合商场折扣,推动潜在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
这种人体广告的本质是通过人体的诱惑力与产品的良好结合,达到感染受众的效果,促使受众形成品牌认知。然而,不少人曲解了此类广告的目的,把广告变成纯粹的男色营销,于是就有了类似“斯巴达3000勇士”的荒唐广告手法。
“斯巴达勇士被城管制服”确实在短时间内轰动一时,引来众多媒体的报道,在社交媒体上也得到了刷屏级的曝光。然而,并没有人记得此事件是为宣传北京某甜品品牌,因此可以说,它并没有完成品牌宣传的目的。勇士们还是回斯巴达吧,中国太危险,改日再战。
人体广告第二式·彩绘纹身式
彩绘纹身式广告是一种前卫大胆的表现手法,它与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因此在执行过程中容易触碰“雷区”,游走于“低俗”与“脱俗”之间。
上图是某洗涤品牌的平面广告,在人体上彩绘出牛仔裤,旨在体现这款洗涤品牌具有亲肤功能,衣服就像身体的一部分那样贴合。这是彩绘式广告的表现手法。
另外,纹身式人体广告是一种更具商业性的广告形式。它直接将人体当成广告位出售,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之下传递品牌信息。
2008年,这是新西兰航空的一项广告战役,新西兰航空找来30位美国人,在他们的后脑勺上纹上:“想改变生活吗?来新西兰!”(“Need A Change? Head Down to New Zealand.”)后面还附上新西兰航空的网址。他们只需展示此广告两周,就可以获得价值1200美元的来回双程机票,或者777美元的现金。
纹身是一种信念(因为疼),将“想要去新西兰”的愿望刻在脑袋上,无疑向大众传递了“新西兰太美啦我这个美国人好想飞奔过去啊”的信息,这是这项战役成功的本质。
时隔7年,看看纹身式人体广告变成什么样了……
甚至还有公司对纹身广告明码标价……
嗷,果然胸是最贵的
这种广告形式违背了纹身广告强调信念的初衷,当广告只剩下形式的空壳,品牌并不能因此获利。所以,人体广告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什么呢?品牌怎样通过人体广告让人记住?
1.分析产品特性,通过人体广告传递品牌信息
创意服务于产品,而不是凌驾于产品。在发散创意之前,需要先考虑产品本身的特性,需要传递产品的什么属性?再去思考创意的最佳表现形式。
比如这款遮瑕霜,它将人体纹身与产品特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震撼地体现出产品极强的遮瑕功能。
篇中的男孩Rick Genest来自加拿大,他将骷颅的形象用刺青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个人都在好奇他真实的样子。什么样的产品能还原他的本来面貌呢?一款遮瑕霜邀请他做一个实验,先展示他“陌生”的本来相貌,再通过卸妆揭晓他的真实身份,在最后展示产品信息。
视频清晰地展现了这则创意的表现思路,也就是说,产出创意的过程应该是:产品→创意→表现形式,而不是表现形式→创意→产品。这两种不同的思考路径带来的结果差异极大。所以说,要避开恶俗丑的人体广告,必须从产品开始思考,而非直接研究表现形式。
2.选择合适的人体广告形式,寻找与大众的连接触点
品牌应根据不同的执行方式,确定最适的人体广告形式,这样才能在不同场景中做到与目标人群的真正沟通,达到品牌效果。
,它邀请到瑞典足球明星Zlatan Ibrahimovic(兹拉坦·伊布拉希莫维奇)作为代言人,只要他在巴黎圣日耳曼球队迎战卡昂的比赛中攻进一球,就借此脱衣庆祝,让全球场乃至收看赛事直播的观众看到他身体上那些挨饿儿童的名字,从而号召球迷们关注世界上挨饿的人群。
由于在足球比赛规则中明文规定,球员只能在比赛结束后脱衣,因此伊布得到了一张黄牌警告,这让媒体关注他脱衣的原因,在赛后的发布会上,他揭晓原因,让此公益战役得以传播。
此项战役获得2015年纽约国际广告节奖项,获奖原因或许就在于它所创造的轰动性与传播的有效性。
所以说,人体广告与无下限之间,隔了一种营销策略。品牌不应将爆点与粗俗划等号,而是应该从产品出发,通过合适的创意形式制造与大众的关联点,从而达到营销目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