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新LOGO一经发布,就收到全球小伙伴发来的“贺电”——
@处女座:“啊啊啊啊,为什么不对称!”
@网友A:“这不是一个铜钱么!怎么?我们的人(Chinese)已经打入Uber内部了?”
@网友B:“驳楼上,这分明像我们印度银行的LOGO”
丑归丑,但Uber真的尽力了……
2月2日,《Wired》杂志发布了专访Uber CEO Travis Kalanick的长文,
文中Kalanick向读者解释了新LOGO设计的来龙去脉,
梅花网整理了专访中他的观点,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
LOGO虽然丑,但它丑得很有诚意
为什么要改LOGO?
▼
Kalanick:
以前LOGO灰灰的多不喜庆,
哥要用缤纷色彩满足全球人民的口味。
2010年我们的服务业务只限于旧金山,那时LOGO的雅致色调(主色调为灰色)与其“追求精奢生活”的人群相得益彰;而今,Uber已成长为覆盖65个国家内400座城市的全球性企业,业务目的与目标人群也相应扩大,因此需要新LOGO去适应不同国家的多元化需求,以帮助我们吸引更多用户。
不同国家的 LOGO在颜色和形状上是不同的,比如印度的LOGO(左)用了青绿色、中国的(右)用了红色。
这LOGO是谁改的?
▼
Kalanick:
哥带领团队改改改了2年半!我的LOGO我做主!
·“找不到靠谱代理公司设计,那我就自己组团改LOGO,哼。”
2013年我曾找过代理公司帮我设计,但没有一家代理商称我心的,他们的设计师好像不懂我想要什么,或者是有好的创意但执行出来效果一般……(乙方设计师哭晕在厕所)
所以我和Amin(Uber Logo设计团队的最初成员)决定自己招一些人,自己干起来!
·“我花了1年半去想清楚新LOGO的设计方向,不是我磨,是真的要想清楚。”
决定自己做了之后,我们也不太确定LOGO设计的方向是什么(敢问当初是怎样给乙方下Brief的……),于是我们花了一年半时间做各种测试,最终决定了LOGO设计的5大核心:Grounded(踏实的)、Populist(亲民的)、Inspiring(启迪性的)、Highly evolved(高参与感的)和Elevated(高尚的)。
·“有段时间我把自己关在‘War Room’里至少4小时/周,改改改没商量。”
设计团队的小伙伴很给力,比如Roger Oddone(下图紫衣男士),他是我们从谷歌挖到的人,他给我们带来了200种全新字体,用这些来替换以前Logo的字体。
他们都很棒,但我让他们改的次数很多,有时我也会拿不准主意,毕竟我不懂设计……但问题总要解决,于是就和他们一起待在“War Room”(设计团队的工作室)里,每周4小时,一起商量讨论怎么改。那间工作室不太通风,有时改到窒息,大家都有点奔溃……
改的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
▼
Kalanick:
我要的不是一个图,
我要的是图背后的理念(Concept),
所以,恩,再来一稿!
·“我觉得Uber文化充满了比特(bit)和原子(atom),设计里要体现这点,所以,恩,再来一稿!”
你在LOGO里感受到了比特和原子吗?
·“我觉得颜色要亮点,所以小伙伴们再选一些颜色给我吧!”
改改改次数太多了,我也感觉到我太自我了,不应该控制欲这么强……不过还好Amin建立了一套选颜色的系统——按照不同国家来选不同的颜色。(所以真的很多彩呢)
我们后来又创了地域性特色的元素,这样一设计就设计到了15年11月……
中国的设计成果如图所示,据说设计灵感来源于团队成员(Catherine Ray)家里浴室的瓷砖,请大家发挥想象力,试想一下……
·“好了我很满意,但我总觉得还可以更好!要不再改改?恩,再改下吧!”
在最后的最后,我们团队里有个人点了印度菜,这让我们的设计师Bryant Jow有了灵感,他迅速画了5个盒子并在盒子周围画了几何形纹理,我觉得这真是太棒了!
几何纹理代表了Uber的Bits,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国家的地方特色,科技感与文化性的完美融合,恩,我很满意!
最终,LOGO在2016年1月19日定了下来,当时Kalanick正在印度旅游,他对给他打电话要求确认终稿的Amin说:“要是我48小时内没有给你反馈,那就表示我默认可以了。”
他、Amin以及团队其他伙伴花了2个多小时向这篇专访的作者讲述一路的艰难抉择,在整个过程中,他们需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解决“我们到底是谁”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Kalanick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种温暖、这种色彩、这项工作就是这样。“ 他边说边朝着新的品牌logo点头,“当你开始明白你是谁时,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Kalanick的问题解决了,但看着Uber新LOGO的用户,你们的疑问解决了吗?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改Logo了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