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烧钱后理性回归 本地化服务是核心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408

    提到团购,第一个印入眼帘的词就是"烧钱"。事实上也是如此,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身价不菲的明星代言、先融资再扩张,各大团购网站之间几乎疯狂地攀比、竞争,不计后果。2012年,团购行业进入严冬期,市场遇冷、IPO折戟、资本断粮、裁员关站,团购电商们从2年前的风光无限急转直下到现在的奄奄一息……

  哪些原因导致大量团购网站走向衰败?

  1、奢侈型服务转化率低

  能够提供"惊艳"折扣的团购价,大多是奢侈型服务商家。例如:SPA、美容美发、高档酒店自助餐、瑜伽课程等等。因为只有奢侈品才能给商家提供足够高的利润率拿来做优惠。然而,"惊艳"的价格吸引来的顾客并不是精准的目标顾客,不仅转化率低,而且会让全价购买的忠实顾客降低满意度,甚至流失。

  2、价格错位造成品牌伤害

  团购价格和全额价格差异过大,会给顾客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冲击,尤其是全额、长期购买的忠实顾客,看到如此大的价格差异,会对品牌产生负面情绪。同样,商家也得不偿失,团购让新老顾客延续率差的同时,还伤害了多年辛苦建立的品牌。

  3、用户体验差缺乏粘性

  团购原本是靠低价吸引顾客,但低价并没有提高顾客的粘度。相反,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各家团购网站纷纷祭出价格战来抢夺顾客,而在用户体验上并没下多少功夫,结果顾客不断寻找价格最低的团购订单,用户粘性差。

  4、诚信缺失引发危机

  团购质量投诉数量一直是居高不下,不少看似"华丽"优惠的团购,实际是"偷梁换柱"或者"抽条灌水",顾客现场体验感差。诚信缺失的结果就是更多的顾客流失,甚至不少顾客感觉是"被欺骗",从而发布负面口碑传播。

  团购网站回归本地化服务,或将回暖?

  尽管2011和2012年让团购行业经历了暴风骤雨,但是并没有终结中国的团购行业,更不能因此而否定O2O模式的未来。事实上,在风雨飘摇中,已经有部分团购网站正在逐步摆脱"疯狂烧钱"和恶性竞争的漩涡,回归常态化的营销模式,通过精耕本地化服务,搭建良性团购生态系统。根据团800统计,截至2012年底,在团购总成交额213.9亿元中,本地服务产品销售总额192.4亿元,占比达到89.9%,而网购类团购的销售额为21.6亿元,仅占总体一成左右。

  团购网站要抓住回暖的机会。

  首先,深度挖掘本地生活服务类的优势和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便利、更别致的服务,例如团购和LBS(基于位置的服务)结合起来,方便消费者搜寻和比较。

  其次,精耕细作,重视商品质量,重视合作商家的服务质量,通过与大公司、大品牌合作,让消费者享受高性价比而非低价低质的商品和服务。

  再次,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例如:"团购三包"服务。

  最后,增加消费者个性化服务,例如:微信语音客服等,从而增加顾客的粘度。

  团购行业正在经历理性的行业洗牌,只有真正做到为消费者贴心服务、提供精品的团购网站,才有机会存活下来。相信通过行业整合,团购网站可以摆脱严寒,找回春天。更希望团购行业回归理性化、常态化竞争,做好本地化服务,让消费者真正受益,团购行业才能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