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26日,梅花网开放日之网络营销专场活动在北京举办。网易销售部运营中心整合营销策略总监杨智予发表了主题为“网易的营销态度”的演讲。(
杨智予:非常高兴受梅花网邀请能够参加我们的开放日。我刚才一直在想,什么叫开放?因为我之前参加了一些会议要不然就是叫论坛,一般就是在演讲。但是开放日我还是头一次参加,然后我就到处去找,什么样的东西能够代表开放?我终于看到了,就是那个位置,那个位置真是才开放了。套一句现在非常潮的一句话,(不明觉厉)。可能坐在那边的话有人看不见,不过你不用看了,接下来会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看这个东西。
今天我讲代表网易分享一下网易的营销态度。可能大家都有使用网易的产品,无论是网易的邮箱产品,一些其他的客户端产品,公开课都有在用。但是问每个人对于网易是什么来理解的,会有不同的答案。
其实对我来讲也是这样的,我是04年入行到现在今年是第十个年头做互联网营销,我是去年10月份才加入网易。刚进入网易之后,身边人问我最多的两件事,想让我帮忙最多的两件事,你那有魔兽的点卡吗给我一点。第二件事,你们的猪肉好吃吗?魔兽点卡的问题,我说我不能解决。第二个关于猪的问题,我在杭州的研究院吃我一个像馒头一样大的猪肉,按照我一般的分量两块的猪肉就够了,过春节的时候每个人收到二斤猪肉,这是挺好的福利。
今天我分享的事情,也是我进入网易之前,或者在网易这一年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或者是探索出来的我们的一些坚持。今年也是网易第16周年,在中间网易和很多的历史悠久的互联网公司一样,都经历过不断的发展,也经历过一些挫折,最终我们坚持到了现在。在其中,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长大家看到我们所做的一些坚持。
首先有态度。在座的各位通过其他的平台、体面都会有了解。有态度是网易作为在媒体层面非常代表性的品牌气质。这个东西我并不是想跟大家讲,而是说网易有态度的品牌气质到底能够给网易带来什么,同时也能够给在座的各位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网易有态度的定位是激发每个人的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为不同的人发声。我们之前有一个非常资深的编辑同学在网易公司里用两个字非常贴切的形容了以上的这十多个字,就是吐槽。网易是一个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基于不同人的看事情、看世界、看一些不同领域事情的观点,所做的一些事情。所以也有一句话,就是看网易看评论,无跟贴不新闻,这个也是我们一直以来秉承的特点。
同时随着对网易越来越了解,我们也看到了之所以走到现在,我们也始终在做一些坚持。那么这些坚持包括什么呢?我们所做的这些有态度的坚持,其实是会聚了很多有态度的用户。有态度的用户在营销的过程中,我觉得他是能够发挥主要的消费力和消费决策力,以及对于其他用户的消费影响力。
当然这种积淀不是一天成就的,而是一种漫长的岁月中我们不断的坚持磨砺,甚至有时候会有妥协,在这种不断的过程中走到现在。
邮箱16年,从大家都没有做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开始来做,到现在可能很多人中途放弃了,连雅虎这个公司都已经放弃了邮箱业务,而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坚持。16年一直保持在业界领先的地位。
两会是最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事件,,这个在中国互联网媒体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页。在之前是没有互联网媒体在这种类型的会场上提问的。也能看到我们对于内容的坚持,对于新闻媒体责任的坚持,也是能够获得行业以及业界对我们的尊重和荣誉。
那么在这种坚持的过程之中,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挑战,可能相对来讲,大家在这个行业里面所接触的网易上台演讲的机会最近两年不是很多,一般都是其他的媒体比较喜欢现场秀一些,我们相对来讲比较低调,我去了网易以后,发现我是公司里边最愿意去外边讲的人,所以每次老让我讲。
我们公司的理念更加强调内部的沉淀,不断的产品优化和积累,同时通过产品的革新,不断给用户带来体验。
新闻客户端就是比较代表性的例子。新闻客户端刚出现的时候,新闻媒体还是一个PC端主导的时代,当时大家不会想我们做这个东西真的会有多少人关注,会用这个东西。我们也是不断的去坚持,不断的挑战这个产品的应用,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步让新闻客户端在业界里面形成这样的影响力,这是一个非常来之不易的事情。
同时创新也是在不断的进行。下面这句话不是我写的,是我们丁磊写的。我把这个字去掉,大家也知道是什么,我不用多讲。在这非常欢迎大家使用这个产品,现在的好处,如果你要用的话,可以送300兆流量,打电话、发短信都免费。我们所事情并没有考虑这个东西怎么赢利,做一个类似的通讯成本非常高,无论是开发成本,还是运营成本,但是我们并没有前期考虑指着这个挣多少钱,而是希望创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开放的环境。开放也跟我们这次开放日有一个非常好的呼应。
网易的态度,刚才说到了有坚持,有挑战,有自我的突破,也有开放。那这种坚持、开放、挑战,其实也是一直我们所坚持的东西。在这种坚持的过程中,肯定会付出一些代价。可能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某一类的兄弟媒体和其他的媒体会在某一个时间段里比我们更有竞争力。但是在漫长的路途之中,我相信我们的实力会能够不断的积淀。而且无论是对于我们自己,对于用户,还有对于企业都是一笔非常重要的财富。
那么接下来我就要讲到关于我们对于现在的营销行业所看到的趋势,或者说一些挑战。
刚才互动通的前辈也讲到媒体碎片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在几年之前,比如2004年刚开始做互联网营销的时候,从来不用考虑碎片化,那个时候如果上网或者看电视,电视可能就是十几个台,互联网也就是几个网站,那时候没有所谓碎片化,你要上网只能去那个家媒体。
我去年看过一个数据,现在能够叫上名的媒体,列入到艾瑞系统的媒体就有380多家,还不包括移动运营,还包括我们叫不上名的媒体,还有媒体联盟和其他的分众媒体,我们已经被碎片化搞得很痛苦,广告主很痛苦。
而且现在又出现一个新的趋势,大家都知道跨屏,跨的屏幕并不是说我从这个屏幕跨到那个屏幕,从电视跨到手机,从手机跨到PAD,不是这么简单。而是当我看电视的时候同时我可能在用PAD,当我用PC的同时可能在玩手机,这是一个更可怕的事情。就是有可能我的电视开着,但是我。并没有看
这些挑战都决定了在现在的互联网营销上,如何帮助客户去解决现在更加复杂的碎片化的特点,能够帮助我们广告主去做这种聚合。
为什么要做聚合?因为聚合以后才能实现普遍的影响。因为任何的品牌,任何的产品都不是只卖给一个人的,它肯定是卖给一类人。如果一个产品只卖给一个人叫定制,一个产品的效率不会很高,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没有一个是专门做定制产品。
第二类是消费者越来越专业,你说传统的广告,当然像互动通那么非常创意性的,有想象力的广告可能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喜闻乐见的,但是大多数的一些豆腐块的广告,一些推送,一些弹出,那么是不是大家还会有关注?关注不关注我现在不说,甚至有些人会产生反感和主动的回避。现在消费者也非常精明,他们看内容的时候,脑子里边就知道哪个地方肯定有广告位,然后眼神就能把它绕过去,这是一个非常牛的技术。是近几年所进化的一个非常牛的功能。
现在怎么办?我们又不能够不这么做。所以刚才有人问到,现在内容为王,有人讲用户为王,数据为王,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我们做关于用户和品牌进行互动的,进行深度沟通的,体现出来几个C。
第一个就是内容,第二是用户,第三个渠道,第四语境。你在什么样的环境里边讲什么。比如你在春晚的环境里讲些欢乐的事情,比如最近广州天朴暴雨的时候肯定讲一些慰问的事情,这就是内容与语境的关系。这些内容都是在未来营销品牌和用户共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我真的没法去说哪些是唯一重要,都很重要。所以现在媒体和营销人为客户做提案的时候,所考虑的事情也会比几年前要复杂的多。
那么如何利用到现在这种环境的特点,能够更好的实现品牌互动和广告主互动、共振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那么第三个现在技术越来越先进,技术越来越先进的结果就是说很多转化越来越容易,之前那些不是很容易转化的,变得人越来越不愿意去用。我04年在新浪做活动,那时候叫征文活动,你在网页上看到一个活动,底下会有一个邮件地址,你输入邮件地址,把你的征文写进去,发给我们活动主办方,然后15个工作日能收到你是否获奖的邮件。现在一键搞定,手机拍一个照,直接传上去,直接告诉你有没有中奖,这个中间只用了十年时间。
如果大家再去做到我刚才说的十年前的那种活动,估计没有一个人参加,除非参加一次每个人送一栋别墅,要不然没有人参加。所以新媒体层出不穷,新技术不断涌现,也为我们为广告主提供服务的时候,增加了更多要考虑的因素。
那么这三点网易的态度是否能够帮助广告主达成?
网易的产品矩阵有这么多,很庞大的一个平台。可能几大门户都能排出来,这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基于我们这种平台的底层运营,还有我们这种服务,能够实现大象也能跳舞,能够帮助客户从我们庞大的产品矩阵中挑出适合他们进行营销的产品、内容来锁定他们最适合去打动、影响的目标用户。基本通过两种方式,大数据不用说了,产品的集中定位,每一类的产品都有比较核心的目标用户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大概知道这些人群是什么样的特征。同时通过不同类型的产品,也能够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去灵活的使用我们的平台。
第二个共振,刚才我说了包括那几个C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网易在其中有态度的观点,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内容的挖掘,还有策划能力,以及我们产品的布局,横跨多屏的通路是能够帮助品牌实现更加深入,企业能够扩散性更强的品牌共振。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和一些客户合作的案例。华硕年终盘点、领袖才子活动、经济学家年会,优质的内容以及完善的通路是能够实现品牌和用户更加深入的共鸣,而不是简单的以往妄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广告就寄希望它能够打动消费者。
创新对于网易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生死之道,或者说脱离了创新,人家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无法生存。无论你是做大创新,还是微创新,当然这种创新给我们的回报是能够为营销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无论是我们新闻客户端的发展,云音乐大家可以下载一下,基于社交的音乐应用,还有易信产品。
基于云端的这些产品,可以实现非常丰富的互动技术,但是互动技术并不是为了炫,而是它能够实现不同客户的转化或者购买需求。比如说分享,比如说基于地址的购买,信息的推送,以及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方式,都是可以帮助大家尝试使用的。
最近新闻客户端里面有一个新的玩家,类似于老虎机的一个游戏,你可以拿积分换礼品,还是挺有意思的应用。我们在应用里面一周的时间就基本上会有一百多万的用户参加这个摇摇活动,非常大的人气。
网易自己的态度,刚才演绎了关于聚合、共振以及转化,我们在上面一些特点和优势。当然聚合、共振和转化这些可能在行业里面已经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且各个媒体都有自己做聚合、共振、转化的优势。那么我们将如何呈现一种新的价值,其实是将共聚和共振转化进行相互融合以后所能够帮助品牌和客户实现的营销闭环,就是在网易上从品牌认知、互动,深入的交流到最后忠臣度培养、转化购买都可以一站式解决。这个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商业平台,希望能够给客户提供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当然这种营销的一环,我们也是希望不断的随着技术的发展,随着客户的挑战不断的变化,我们也是变得更加开放,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多持续化,更加创新的一些解决方案。
接下来会有一个视频案例,对于营销闭环能够给客户带来全面解决方案的直接演绎。
刚才通过一个视频直观的展现,我相信大家对于我们能够实现的或者基于态度的能为客户带来这种营销价值有些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么接下来有一些关于营销层面的内容,也欢迎大家通过各种方式跟我进行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直接进入到现场提问环节。
提问:易信的功能很多,像微博和微信,它今后的发展有没有像微信、微博一样,作为企业主宣传自己的内容,或者作为营销工具的可能?
杨智予:首先我想这样说,作为一个我们希望能够长期持续发展的一个互联网产品,而且作为网易非常重要的一个产品发布,肯定不会那么草率的考虑什么时候去商用。我现在能回答的,就是我们在未来一年甚至说更长的时间里都会把精力放到用户的质量,还有基于用户服务的工作上来。上个礼拜,我们新版本发布上已经包括了公共账号的功能,如果各位本身是一些C2C的客户,一些广告主,也可以通过这个功能实现和消费者进行交流,在此期间网易不收取任何费用。
主持人:我顺便插一个问题,刚才在微信上滚动看见的,也是关于易信的。我念一下这个问题,谁提的可以举一下手送一只小熊,易信能拼过他信吗?
杨智予:首先我们在做这个产品之前就会有很多考虑分析,还有对于市场的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移动端的通讯类型的产品,还是目前无法解决用户的更多需求,在这里面易信是有机会的。但是未来我们是否能够打过X信,或者说最近也有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发布他们类似这样的产品。
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理解,我们一开始发布新闻客户端的时候,我们的目标也不是为了干掉谁,而是我们希望能够给客户都一种选择,能够看到是不是我们的体验,我们的产品会比其他的产品更好。或者当用户在使用这个产品的时候,会不会愿意主动抛弃之前可能相对比较落后,或者体验没有那么好的产品。这些东西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是我们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主持人:这个就是网易的态度。
提问:刚才提到易信、微信、以及X信同质化很严重,能不能畅想一下,以后某一天这些所有的信能够把这个打通,互用,你对这个有什么看法?
杨智予:这个应该是刚才说的三种信的老大们坐下来要去谈的事情,这个我不好回答。我也希望未来互联网,各个公司与其说是各自为阵的竞争,我们谈大趋势都是开放的时代,各个公司未来都要走向不断开放,不断相容,相互包容,相互合作的环境之中。
提问:虽然不让提,但是我还是说这个问题关于易信。我主要想问,现在某信已经比较强大了,易信出来,我算是比较早一批下载易信使用的,但是新版本出来之后还没有体现到很大的差异化。我想问一下,易信未来可能会与其他的IM工具差异化的方向在哪里?因为我们有一些朋友或者客户提到过这方面的需求或者想法。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现在某信在做公共账号的时候会做一些牺牲,对一些小企业主影响比较大,我想知道易信会不会在某一天用户量比较强大以后,也做出来这样的雄伟。
杨智予:不同的公司,它自己的赢利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不用非要参考其他公司把这个产品怎么来弄,我们就要去跟它一样,或者不一样。因为我们的平台布局肯定和其他的公司会有不同。
我现在只代表个人观点,我觉得易信未来的发展有可能会成为网易众多的移动端产品和内容的中枢。我现在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个例子,现在易信可以深度的植入网易云音乐的产品功能,就是你可以给你的好友或者在群里面发歌,这个功能虽然很简单,但是可能会有一些特色。我不知道其他的应用有没有,但是会成为我们一个特色。这个就是我们和云音乐产品深度打通的方法。
未来至于是否会和新闻客户端、邮箱,包括和众多的游戏产品进行打通,我们会随着不断的开发,以及我们用户量逐步的积淀会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我觉得类似于这样的产品,不是简简单单的考虑等用户多了,我们就在里面投广告,不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在里面比较讲究我们要实现一种在这个产品之中用户和广告主的双赢。
主持人:我这边有一个来自微信的问题。去年梅花网开放日的时候,一整年频繁听到的社交、移动这样的关键子,今年会频繁的听到大数据、碎片化,刚才我看微信上就有人问,又提碎片化如何聚合。
杨智予:关于所谓的社交或者碎片化的东西,碎片化我个人觉得一开始是来源于媒体越来越多,不同的媒体提供的服务越来越不一样。第二随着终端的发展,你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去看同样的媒体,造成了用户行为、时间以及观看内容的沉淀方式的碎片化。那这种东西本身我觉得对于营销来讲肯定是非常重要的挑战,但是我觉得目前在各个公司都已经有一些针对于碎片化的营销或者是科学的管理方法。
比如说互动通讲到了可以通过一些用户行为的精准洞察,虽然你在这个媒体上和你在那个媒体上都是一个人,但是我可以通过互动通的技术,可以实现精准。另外可以实现基于门户或者内容的碎片化。
我这里单独说的一个东西,可能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因为社交不是有了社交网站才有社交,当人们没有社交网站的时候,我们天天也在茶馆里聊天,也有社交。那个时候我们是靠什么?我们并不是为了社交而社交。我们在那个时候是因为除了我们是老乡,我们是同学,或者我觉得某一个异性好好看,我要跟他交往,或者类似这种社交需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交需求,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就是所谓的当时有一个道不同不予为谋,所以道同了就以为谋。
在营销过程中,所谓基于碎片化的能实现的用户聚合,还有一种非常好的聚合方法就叫价值观聚合,或者态度聚合。当有一类人,因为现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的非常没有边际,没有迅速,所以不同的用户散落在各地,但是可能在同一个时刻,因为同一种价值观的驱使和态度的认同聚在一起。这种情况在现在的社会里边特别多。
而作为媒体来讲,其实除了技术以外,我们更多的去想如何通过一些去传递价值观和态度的内容去实现用户的价值观和态度的聚合,而这也是作为媒体本身我们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