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刊一年的民生报,将在天空传媒的帮助下在网络重生,提供读者以往民生报坚持的纯净健康的新闻。
去年11月30日,台湾唯一以软性新闻为主轴的民生报宣布停刊,结束了28年的历史。但一年后,民生报在天空传媒的帮助下重生了,成立《民生@报》,这些民生人决定再度拿出自己的专业,提供给读者纯净健康的新闻。
由天空传媒出资,提供一年数千万的预算,让民生报在网络重生。而目前已有40多位过去的民生报记者愿意加入,未来可能会到70几位,预计会先采用「以稿计酬」的方式运作。天空传媒执行长陈铭尧举例,韩国的OhMyNews网络报经营得不错,大部分是一般公民所写的新闻,《民生@报》会先尝试,再修正策略。这样的做法一般认为人事成本低,透过公民写新闻,扩增流量,带动广告收入,成功的可能性大増。他认为,现在的网络族群主要年龄层,介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这个年纪应该有个媒体,提供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正面新闻,让他们不要对未来太失望。
而过去网络原生报有《明日报》的失败经验,他认为,经过了几年,网络环境发展更加成熟了,即使过去有类似酷必得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失败,但绝不代表电子商务是不值得发展,就像现在的电子商务发展日臻成熟,每年有超过百亿商机。
而《民生@报》的总编辑李师郑表示,未来《民生@报》的运作方式,只会对每个记者有原则性的请托,未来设定《民生@报》的记者角色,是介于公民记者和特约记者之间,应该只会少数管理人员是正式员工,但模式尚未确定,要让网站不断尝试和修正。至于产量和发报的频次则保持弹性,也不坚持要独家报导,因为长久以来的经验,独家新闻是可遇不可求的。不过对于新闻的深度、广度和需求度会有一定的要求,报导的方向也会延续以往民生报的基础。而透过网络平台的好处就是,没有篇幅和上稿时间的限制,让以往许多媒体弱势的族群,也都有机会可以发布讯息,希望可以扩展到社会更多层面。
这次《民生@报》的召集人,也是资深民生报体育记者王丽珠,成立这份网络报的始末,就是有鉴于民生报停刊后,许多民生记者都非常怀念民生报,甚至想在每年11月30日发行一份纪念特刊《民生再报》,让民生报每年可以再活一天。同仁们离开民生报后,也纷纷成立自己的部落格,继续执笔为社会写新闻,她觉得这样分散的力量可以被统整起来,让影响力更大,也圆了许多民生人想要民生报复活的愿望。网络篇幅没有限制的好处,让很多上不了报纸的好消息,可以有机会露出。例如,就有以前的同事给她一份「杆弟的日记」的文稿,描述这位同事担任杆弟的故事,这是以往平面报纸不会采用的题材,但就可以在网络上开一个专栏曝光,会是很有趣的议题。
陈铭尧也表示,现在的媒体环境不同以往,消费者多透过网络消费实时新闻。他知道民生报的朋友们一直有让民生报复活的计划,而他原本也就计划办一份网络报,加上他对民生报陪伴长大的记忆犹存,认同这份报纸的精神,因此双方决定合作。
因此,天空传媒提供频宽、网站空间和维护等资源,而这些民生人提供优质的采访内容,将会让《民生@报》可看性更高。这个《民生@报》的专属网站,将在明年(2008)一月份开站,属于天空传媒之下独立运作组织,营运的模式靠网站广告支持,不对读者收费。由目前「yam天空」网站每月近800万人次的流量来看,对于协助《民生@报》运作将非常有帮助。而民生报发行人王效兰,原本对民生报重生抱持观望的态度,认为现今台湾媒体环境不好,但得知改由网络型式延续民生报的内容和精神后,转而非常欣慰和祝福这些子弟兵的精神。
文章来自台湾最具影响力的行销人指南《动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