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认为艺术品市场会不会来到大众消费的时代?
赵: 我觉得会出现,但是可能会有新的模式,比如一级市场规模会比较大,价位可能分层。
毕加索的作品可能大家都喜欢,但价格已经达到了百万美元以上了。有些人通过基金,信托方式,比如100万美元的艺术投资基金,找了100个人买,那么一人一万块钱。变现以后,根据份数来分享收益,促进交易参与度。因为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创新,慢慢金融化,更加开放。
先是消费,然后再到收藏。收藏不是谁都可以做,是高端的有钱有闲的阶层玩的游戏。
大家实际上在外面看热闹,不知道里面什么情况。比如价格涨跌,像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你了解为什么他要买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背后的东西。你没到这个阶段,你不了解有钱的人想什么。你没有参与收藏,你不知道收藏家想什么。很多人缺乏这种分析能力,看的东西都是表象的东西。
记者:普通投资者和消费者怎样介入艺术品市场?
赵: 了解艺术!不喜欢不了解,光想挣钱,进来肯定都是雷区。然后要确立长期计划,长期的投资。
收藏当代艺术,很多人觉得有意思,因为有一种专属性,你了解以后你可能成为专家。你首先对作品的价值进行判断,不能按照日常经验来判断,因为当代艺术强调非日常经验之外的专业经验来判断和体会。
要了解真实价格。多跑拍卖行,能够最具体的了解作品,还有真实价格。有条件的可以跟艺术家直接接触,了解艺术家创造的过程,人格,这是最重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会有出人意外的体验。很多人进入到这里面,会觉得特别喜欢,这是一种生活方式,魅力很大。我觉得最主要是魅力所在,会让你觉得生活很有意义,很充实,倒不是一定要买和卖。你不买不卖,你可以去画廊看看嘛。问问自己:我不喜欢是什么理由?问问别人:你喜欢是什么理由?你可能被说服的过程就是了解的过程。谁都说服不了你,可能你就多了一个反方的意见。国外很多美术馆很多人去看,实际上只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还有益身心。所有的收藏和投资,都从小做起,慢慢积累。还有从收藏角度来看,时间越长,利润越最大化。收藏的人群要交流,有共同语言。有很多因为艺术成为朋友的,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因为艺术是跨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