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报也是新媒体,与传统报纸相比,有一些颠覆性的创新,虽然是纸质介质,承载的却是新媒体的运行理念。”上海《I时代报》总编辑钮也仿说。而《北京娱乐信报》社长毕昆认为,地铁报不能说是新媒体,在目前体制下,地铁报和都市报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发行渠道不同。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崔保国教授则认为地
铁报只是传统都市报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创新。
从实际运作情况看,把地铁报的出现当成是传统都市报商业模式的改变和创新可能更恰如其分一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正确认识地铁报的角色和在媒介竞争中应处的位置,合理而又正确地运作地铁报都大有裨益,也是地铁报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
以空间、时间确定读者
地铁报与传统报纸的最大区别可能就在于改变了传统报纸以内容定位读者为以空间、时间确定读者群。
空间价值决定了读者价值。地铁报顾名思义是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报纸,地铁作为报纸的发行渠道有一个优势,就是人群特征比较明显。按照地铁报操作者的说法就是:以地铁为交通工具的、有职业、有稳定收入、购买力活跃的最优质的广告受众群体。但是要达到这个人群,地铁报还必须辅之以时间手段。早晨7-9点时间段,大部分乘客的目的就是上班。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点上,地铁报才最有可能到达地铁报所希望的有职业、有收入、消费活跃的广告优质受众手中。因此几乎所有的地铁报都是集中在早上7-9点的上班时间段在地铁中派发,据毕昆介绍,《北京娱乐信报》为了达到确定读者的目的,每天早上7点前在天通苑等住宅区站的进站口设派送点,而在早上8-9点则在国贸等办公区站的出站口设派送点,以期更准确地切分出“上班族”。
地铁空间带来的优势还在于,只要地铁报愿意或者成本能够承受,在发行量上,地铁报可以轻而易举地达到或超过地面售卖报纸的数量,形成广告经营所必要的规模。也可根据成本核算或广告需要缩减发行量,增减弹性很好。
从这个意义上看,地铁报的这种读者精确化和发行量弹性为地铁报摆脱传统都市报那种大投入、大发行量,吸引广告的粗放模式提供了可能。
强调编辑而不是记者
地铁空间狭窄,人流拥挤,深度报道等大块文章将不能出现在地铁报上。南京《东方卫报》在新闻资讯类的报道上采用网络滚动发布式的短小精悍的消息提要模式,让读者用最短时间阅读大量新闻信息,旨在满足读者最有效、最大化的阅读需求。《羊城地铁报》的内容定位于速读报纸,每篇报道的篇幅都安排得较小,便于读者迅速获得大量信息。并把海报化,网络化、图像化报道作为编辑特色。这种形式目前已经稳定并作为《羊城地铁报》的一种特色而存在。
《北京娱乐信报》创刊时便制定了“速度、时尚、实用”的编辑方针。具体来说,首先是以24版或32版为基本版量,设置时政新闻、娱乐体育和生活资讯三大板块。其中,时政新闻板块包括国际国内新闻,娱乐体育板块包括文化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和娱乐副刊,生活资讯板块则提供全面的、以地铁沿线为主的吃喝玩乐住行等信息。
“新闻版强调短、速读,每版要求10条以上,在有限的版面突出信息量;头条不超过500字;叙述风格上要求简明直白,提要式;在版式设计上强调时尚、青春,适合年轻读者审美趣味。”毕昆表示,从报纸运行半年的实践看,这种编辑定位基本得到了读者认可。
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东方卫报》在新闻采访和策划上的一个特色,充分考虑到纸质媒体与互联网的结合,与网站联合报道、刊登网址链接、介绍有价值的网站地址、以网络互动方式与读者沟通等形式,吸引年轻的“网络一代”读者。
浓厚的成本节约意识
地铁报没有发行收入,以广告收入来维持报纸运行,但广告价格又远远低于传统报纸,这就大大地压低了盈利空间,从而对报纸的成本控制要求极严。这包括人力资源、采编业务、印刷发行等几个方面。
与都市报相比,地铁报采编人员大大精简,《羊城地铁报》现有12名编辑,每个人都可以做版,有熟练处理图片等专业技能。人少又精,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而据介绍,整个《I时代报》只有10名记者、6名夜班编辑、4名副刊编辑,整个报社二十五六个人。“我把报社除采编业务外的广告、发行、印刷等方面的事情都外包出去,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成本。”《I时代报》总编辑钮也仿对记者说。《北京娱乐信报》虽然是从都市报转型而来的地铁报,但也在精简人员方面做了大量努力,据社长毕昆介绍,目前已裁减采编、行政等各部门人员90多人。
人员精简是建立在采编业务简化基础之上。《羊城地铁报》副总编辑黄楚慧表示,和传统报社相比,地铁报采编部门通常只有二三十人,因此,只能通过共享采编资源,节省采编成本。主要依靠通讯社和背后报业集团的供给,尽量减少记者数量。为进一步节省营运成本,《I时代报》采用新闻购买制。“目前,报社有10个记者采写符合地铁报定位的新闻,其他公共新闻则通过购买。”钮也仿说。
在发行上,地铁报一般不组建发行队伍,委托地铁公司代为派发,以降低发行成本。《北京娱乐信报》委托地铁派发。《羊城地铁报》由“广州地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地铁发行,发行人员很少,广州2号线有17个站点,只有18名工作人员负责全线报纸的搬卸、运输、分发等工作,而且工作人员除了早上发报外,还有其他工作。《I时代报》一些发行人员由地铁员工兼职。此外,为省纸张成本,地铁报一般都采用廉价纸张。
成本控制意识还体现在对发行盈亏平衡点的掌握。据毕昆介绍,《北京娱乐信报》控制发行总量,使发行量根据广告额度调整,一般不会超过40万份。成本可控和总量可控是地铁报相对于其他报纸的一大好处,报社可以根据广告、发行的盈亏点,对发行量适时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报社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能。
这些创新举措使地铁报具有与传统报业不同的潜质和特点,但也可看出这些创新只是地铁报为适应免费、地铁发行等要求的应变策略。事实上,讨论地铁报是否是新媒体也并无多大意义,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地铁报的这些创新方式更好地发挥效用,成为报业改变旧有粗放运营模式的一个借鉴或者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