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能否承受多品牌之重?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83

  上周有一则自主品牌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

  该新闻大致内容是:吉利集团诞生了另一个全新品牌——“全球鹰”,这标志着吉利多品牌战略正式启动,而即将在广州车展上市的吉利熊猫将是“全球鹰”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

  沉寂多时的李书福又出猛招了,这次祭出的是耳熟能详的多品牌战略。

  吉利方面还称,吉利汽车将在未来3~5年内发展培育3~4个子品牌。今后每年都会有新的产品加入“全球鹰”品牌系列,同时吉利的其他“品牌”系列也将逐步构建与丰富。

  联想到此前还曾有媒体报道称,据吉利内部人士表示,继“全球鹰”品牌后,吉利未来还会启用两个定位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名字暂定为“帝豪”和“上海英伦”。

  若上述传闻成真,李书福便将一举手握“吉利”、“华普”、“全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等多达五个品牌。就算该传闻有些偏差,那老李也至少将手揽四大品牌。这种多品牌的架势,丝毫不逊色于国内以多品牌战略见长的上海通用(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萨博)。

  的确,近几年来李书福心头之痛,很大程度就来源于品牌。

  自吉利开始造车以来,由于坚持走平民路线,长此以往给人留下了技术含量不高、质次价低的印象。另一方面,随着合资品牌下探低端市场和如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黑马的崛起,吉利继续采用低价的策略已经越走路越窄。

  痛定思痛的李书福于是开始了艰难的品牌战略转型,甚至不惜花360万元重金全球征标,目标是将“在低端车市场靠微利生存”的吉利,改造成“技术领先、质量领先”的吉利。

  诚然,李书福倡导多品牌战略的指导思路没错,若吉利多品牌战略转型成功,李书福大可畅想着一边“吉利牌”主攻销量,一边“全球鹰”主攻出口,一边“上海英伦”主攻利润,各司其职,各有斩获。

  放眼全球,连通用和福特这样的跨国大集团,都在出售相互重叠的品牌,以收缩阵线集中精力做好主力品牌阵营。

  但我不禁想问,尚在战略转型期的吉利能够一下子承受那么多品牌之重吗?

  因为多品牌战略绝不是多设计并注册几个商标那么简单,这还意味着重新规划品牌阵容、品牌形象建设和专属的品牌营销团队,重新梳理各品牌的销售渠道,甚至可能还涉及到未来将要实行多渠道的分网销售。多品牌战略若运用不好,则肯定会产生左手打右手的现象。而目前吉利的主力产品线显然还不够长,这就很难避免出现品牌重叠的弊端。

  想当年,吉利收权华普时,光是梳理华普的产品线就花了相当多的功夫。想必李书福此番在确定多品牌战略前一定也深刻反思了前车之鉴。

  当年是双品牌,如今是多品牌,吉利能否玩转这盘含有多枚棋子的棋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