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成为商品?这似乎是无稽之谈,但是在实名制社交网的领域里却成功的实现了。真实社会中的口碑传播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人”不确定,是否“交流”了也不确定,交流产生的效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反应出来。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人的交流是呈自然的状态、无序的状态,偶然的状态。而实名制社交网作为真实社会的网络缩影,具备了真实的用户资料与真实的用户交流,且这些用户被聚集在一个网站内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人际交流难以被掌握的现状。正是由于这个先决优势,实名制社交网巨头Facebook首先开辟了将基于人际交流的口碑改造成为能够为商家谋利益的“商品”,从而实现了用户、商家、网站三家共赢的新局面。
“口碑”如何成为商品?
就如同普通的空气不可能成为商品,用于交换的空气才能成为商品。普通的口口相传没有利用的价值,只有经过对精心策划了的事件或产品的口碑相传才能成为商品。当口碑传播的重要性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的时候,社会就到了极尽全力挖掘口碑传播的潜力的时候了。
Facebook开发平台,允许第三方在网站内部开发能够吸引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程序,建立商家主页和推销广告,这可谓三赢的大胆尝试。这一举动引来投资商、开发商、大众用户的纷纷注目与期待,就像冰山解冻,实名制社交网Facebook大胆开放网站用户给商家,使口碑(人际关系)成为网站所制造的“商品”,掀起一翻互联网商业热潮。
这一模式最大亮点在于:一者注册用户实现资源分享。他们通过隐私设置、信息快报设置来有效接收、发送自己的最新消息,同时可以在娱乐、交友等活动中从他人处发现新东西,而这个东西可以是第三方开发商提供的。二者商家免去为产品寻找用户,去不同网站注册以推广传播的辛劳,且见效快。三者网站自身充分发挥庞大的用户群的口碑相传的巨大影响力,使其成为网站自身获利的交易产品。
“口碑”是否能成为热销商品?
基于口碑的传播带给商家得利益是无限的,因此商家对口碑传播的需求只会与日俱增,从而我们得出:实名制社交网买卖“口碑”的赢利模式具有发展前景。普通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所做的各类大众媒体广告或卖场展示,二是通过朋友或他人介绍。相较于广告,口碑传播对产品信息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研究和调查都表明,口碑传播在劝服的针对性和力度上大大优于传统广告宣传方式。同类产品,对于广告宣传和朋友推荐的品牌,大多数人会接受朋友的建议。如果企业在营销产品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口碑的作用,就能快速发掘潜在顾客、缔结顾客忠诚度、避开竞争对手锋芒,收到许多传统广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实名制社交网是实现口碑传播的最佳突破点。
口碑力量意味着无限商机,谁能够最先赢获这个商机,谁就能获得巨大成功。当企业为产品的口碑传播无法实现的时候,facebook对商家伸出了橄榄枝。从而,这一重任必然性的落在了实名制社交网的身上。而web2.0时代的视频、博客、论坛等由于自身的局限性都略逊一筹。
实名制社交网和企业的利益切合点正是庞大的用户群,以及人群之间巨大的口碑传播的无限潜力,口碑成为商品才是能产生利益的真正所在。不可否认,facebook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践案例。虽然,国内尚未出现能与facebook相抗衡的网站,但是也具有了一定的实力,只看将来是否能紧跟将人际关系的口碑制造成为“商品”的主动脉。
比如,国内实名制分众社交网亿聚网添加的“资讯快报”,较好的实现了口碑传播的功能。用户可以有选择的选择自己要发布的东西,也可以有选择的接受好友发布的东西,甚至发现一些新鲜的东西然后去查看。这样“快报”就成为承载用户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的信息工具。当然目前,亿聚网上的快报功能还较为娱乐性,发布的多是好友甲添加了新音乐,好友乙添加了新相片、图片这样的讯息。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好友甲添加了某音乐软件、某办公软件,购买了某牌子的日用品,当他的所有好友看到这样的消息后,就有可能去查看、去试用、去告诉其他人,这种原子裂变式的人际传播能让一样事物在短期内在这个圈子内得到广泛的认知。例如,一款名叫“ilike”的音乐分享软件,在facebook上一经推出,竟然在短短的两周时间内获得了超过300万的用户!“ilike”的巨大成功,最强力的推手就是facebook上的极速的口碑传播。所以,这就是社交网能够吸引商家的切入点,也是商家实现产品营销的利益所在。“产品”品质不错,会得到一定的消费者的认同,这种认同一经“传播”就对别的消费者产生影响,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进而扩大销售。
既然能把广告推在人们面前,那为什么不能把广告变成普通的沟通消息夹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呢?商家的营销想法产生了社交网发展的新际遇。社交网拥有用户却没有盈利方式,企业拥有盈利方式却不能找到足够的用户,两者的完美结合岂不是皆大欢喜?
艾瑞 张一诺
访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