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秀”到“讲故事” 电视节目拿什么吸引观众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81

    尽管选秀类节目的红火程度已经大不如前,但这类节目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就是在节目中要紧紧抓住观众可以在节目后讨论的话题,人物的命运、事态的变化等都是话题资源。

  从前期走访来看,全国1/3的省级卫视都将在明年推出新节目,其中故事化电视节目成为了当仁不让的主角。

  今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一系列措施对选秀类电视节目做出限制,此后各地方卫视纷纷开始为新一轮竞争摩拳擦掌,远离“选秀”的中国电视节目将拿什么来吸引观众?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九届四川电视节上,一些制片人、传媒学者提出,抓住资源、激发话题、讲好故事,将是“后选秀”时期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重要方式。

  从“收视率”到“话题度”

  作为衡量电视节目影响力的重要评价因素,“收视率”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已10多年。据了解,初期对于“收视率”各地方电视台并不看重,随着广告商的介入,电视台开始进入疯狂的追求阶段。但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发现盲目追求的只是一个数字,高收视率背后隐藏了电视节目内容单一、观众不认可等缺陷。其实,在收视率测评中,只要观众锁定一个频道10分钟以上,测评软件就将认为这位观众收看了这个节目,而一个电视节目真正产生的社会反响更多的是依靠播出后观众的讨论热度,即“话题度”。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袁方分析说,“超女”“快男”这类选秀节目热播的同时,我们看到,每个表演者在节目中的命运不仅被观众关注,且波及到整个社会。即使有的观众不看电视,选秀节目也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袁方说,尽管选秀类节目的红火程度已经大不如前,但这类节目的模式是可以借鉴的,就是在节目中要紧紧抓住观众可以在节目后讨论的话题,人物的命运、事态的变化等都是话题资源,加之媒体的注意,相信会引发一轮接一轮的关注,这种关注度相对收视率来说,效果更为直接。比如,一个电视节目有5%的收视率,但看后就忘,不能持续;而一个收视率只有1%的电视节目,通过线下观众的讨论,传播速度和效率将远远超过5%。

  从“选秀”到“讲故事”

  事实上,抓住了观众的话题,就占领了阵地,我国日渐兴起的故事类电视节目正在朝这个目标靠近。

  据了解,目前,中央电视台的口述体纪录片栏目《讲述》、江苏卫视的事件类栏目《人间》、湖南卫视的情感类访谈节目《背后的故事》、四川卫视的《真情人生》等故事类栏目,以其独有的百姓身边事吸引着观众,引领着中国电视媒体故事化的浪潮。

  袁方说,选秀类节目被限后,对各地方卫视来说,基本是全部被打回原点,从前期走访来看,全国1/3的省级卫视都将在明年推出新节目,其中故事化电视节目唱起了主角。

  央视《讲述》栏目制片人梁红说,故事类节目放弃了过去那种完全记录百姓生活的拖沓冗长的方式,而选取了当事人讲述和旁白的穿插,更为偏向主观讲述。故事类节目不应该只是“眼泪加工厂”,而应通过老百姓身边的事告诉观众一些道理。

  但目前,内容单一、缺少娱乐性仍是故事类节目的软肋,对此,一些传媒专家建议,如果把健康、法律等观众想知道的知识融入到故事节目中,增强可看性,效果会更好。

  从“搞策划”到“抓资源”

  采访中,传媒专家纷纷表示,近几年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不仅是因为打造了一个“超级女声”,更重要的是前几年该台首播的《还珠格格》《大长今》等大型电视连续剧为其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首播剧、独播剧抓住了观众,这就是电视台的资源,形式可以变化、可以模仿,但资源是自己的,谁都拿不走。

  故事类节目有其独有的特性,以故事打动观众,而故事本身具有的资源也将在节目中得以体现,公益资源、社会资源甚至政府资源都可以被电视节目所用。

  据了解,目前湖南卫视争取到了承办“中国劳伦斯体育奖”这个全国性体育奖项,而央视五套拥有中国转播的国际体育赛事80%的资源。在袁方看来,这些都是电视台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与此同时,公益行动、抢险救援甚至草根群体这些大型公共资源,都是可以被故事类节目所用的。央视讲述救助贫困学生的节目《圆梦行动》的热播,为利用公益资源带来了个头,其他卫视如果紧紧抓住身边资源,相信也会在新一轮起跑中占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