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讨论』小虫背后的营销故事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54

案例源自台湾一位广告人的blog,但很可惜,网址已不可寻。——lyftimc

 案例:
话说,同学的老公是台湾某大企业外派曼谷的总经理,在iberry吃冰淇淋的当儿,我问他那他不就有机会跟泰国很棒的创意人合作,说起Unif绿茶前两年遍得广告奖的可爱小虫广告影片后来好像越来越不好看,甚至看不到了。朋友老公说,因为调查结果,大家都记得小虫,和品牌名的联结却很弱;此外,原来创作Unif小虫的广告公司创意团队,在作品成功之后身价水涨船高,纷纷被挖角,大概也造成创意表现的退步。故此让小虫退休去也。
 
 
 
往某处吃晚餐的路上,坐在同学老公的车里时,又谈起小虫广告的事,方才听说到整个精彩真可列入哈佛商业评论的营销故事:
 
原来,泰国本来没有茶饮料市场,2001年统一的分公司进入泰国之后,藉由普受欢迎的小毛虫广告打下一片天。当时,茶饮料市场迅速成长,Unif茶饮市占率达60-70%,是市场的绝对领导者。泰国茶饮市场看来一片大好。当然引起竞争者跟进。
 
2005年,泰国以经营连锁餐厅「Oishi」起家的Oishi集团决定进军茶饮料市场。「Oishi」集团的创办人是在泰国以白手起家家喻户晓的华裔人士「陈先生」(在泰国,大家都知道“Kuhn Tan”)。Oishi推出以陈先生本人为主角的「30个罐盖,30位百万富翁」系列活动。活动主旨:只要喝到Oishi茶饮30个特定饮料罐盖中的任何一个,24小时内Kuhn Tan马上亲自将100万泰币送到你手上。
 
在广告影片中,陈先生本人将30个饮料罐盖往罐盖海中一丢的画面非常具有煽动性,而不知真是命运之神的游戏,或是公关手法的操作,第一个喝到活动饮料盖的竟是位拾荒老人。之后的29位幸运儿也都颇有话题,甚至连泰国最有名的影歌星也来凑一角。在短短几个月内,全泰国为之疯狂,很多人买茶饮料是连喝都不喝,只为了罐盖。Oishi一跃而为茶饮料的领导品牌。引发的社会效果和讨论──泰国马上颁布不可再以instant rich为手法进行促销以免违背风序良俗的规定──为这活动热火添油。
 
在此之时,原来的领导品牌Unif决定跟进。也以相同手法进行竞争。但一方面颓势难挽,一方面法规已然限定暴富手法的幅度。短期内大幅的营销资金投入达到1亿泰铢,效果却甚为有限。可说,泰国的茶饮市场,就在短短几个月内活生生地翻盘。然而,大众本来并未养成真正对茶饮料的需求,一片狂热后茶饮市场迅速退烧。而Unif却在此之前,由于市场先期的成功,早已投下巨资建构装瓶厂。(资金数量在此不便透露,反正是很多。)
 
跟我说故事的朋友老公说,他觉得这个案例只能说,Oishi真的太会打营销战。当然Unif本身作了些错误的决策,不过,要是他在当时的状况之下,可能也会做相同的决策呢!
 
此行一起去的另一位大学同学现在是某大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他认为,要是他的话,会建议客户还是请出小虫来,利用大众已有强烈印象与好感度的小虫儿加强与Unif的品牌联结。
 
读者不妨思考一下:换了你,会怎么作呢?
 
参考事实:
Unif和Oishi茶饮料的售价都是每瓶20泰铢。
目前茶饮市场有30个品牌,Unif的市占率是20%,Oishi则是60%左右。
Unif主要以便利商店为通路,Oishi则在运动或娱乐现场也广为铺货。2006-07年度Oishi的净收入成长2371%。预期茶饮市场整体将由目前的800万增加为1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