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媒体会不会衰亡?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15

在互联网时代大众媒体会不会衰亡?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正如仇勇老师说的,传统媒体人的精品路线,在信息爆炸时代遇到google们的很多挑战,而针对这个问题,我之前也开出过不成熟的药方——媒体风格化。

举个例子,谁还记得百度mp3出现之前人们是怎么听音乐的吗?我们到唱片店买 卡带、CD,我们为了找一个自己喜欢歌手的新专辑,下学后逛半个城市的音像店,我们有一个个小圈子,到朋友那边走得时候免不了带走几盘喜欢的(至今未 还)。我们虽然听的不多,但基本上每一盘都是自己喜欢的,我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现在呢?你需要做的只是搜索、下载,但是问题是你还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现在的信息爆炸就像是有成千上万首歌的mp3曲库,你当然可以去看推荐榜、下载排行榜、热门榜,但是大多数时候,你发现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最多下载的歌曲,对于你来说也许味如嚼蜡。

结论是,我们仍然需要意见领袖,需要“带头人”,所以特殊领域有风格、精品的媒体会受到追捧。

于是很自然会衍生出这个问题,大众媒体是否会消亡?当我们的定制越来越多,订阅越来越多,互联网赋予信息使用者的权利越来越多,是不是有一天,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信息,阅读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这时,大众媒体还存在吗?

谭璐同学现在认为大众媒体还将继续存在,并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为虽然物质上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但是人在精神上很难达到“宅”的境界,即便是吴清源这 样的神作也不能,还是要保存和社会的联系,因此一个最普适的一个大众传播平台还是必要的。可能我一天80%都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搞东搞西,我还需要哪怕 20%(哪怕更少),来大体看看现实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而随着现代人资讯焦虑症的病入膏肓,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你的内容适合80%以上的受众(比如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那么不要奢谈什么“web2.0”、“用户产生内容”,继续做好这份供人们快速浏览的有钱途的工作吧!

前言:什么叫知识?知识就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许多事情。

文字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递成为可能,拥有知识显然拥有了更高的资源。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大范围传播成为可能,一个阶层获得了相对于另一个阶层(文盲)的统御优势。

互联网出现了,以前收费的知识(卡耐基的公众图书馆毕竟普及有限),突然多了一个免费的渠道,信息也就爆炸了。这些信息依附在成千上万的叫网站的东西上,很好,很强大。

出来了一个叫门户的东西,起先是帮助人们推荐分门别类的好网站(yahoo早期的hao123化),当然收入也是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页面(因为免费,大头收入得指望广告)。

后来琢磨反正网民是奔着信息来的,干嘛不干脆把他们留在在我的页面下?于是雅虎越来越大,接触点越来越多,这样子广告越来越多。(我们的百度现在干着同样的事)。

但是随着知识的进一步在网络上沉淀,网民发现有些信息非常有用,但是不一定在门户上有,而有个网站它可以让你找到更多的东西,这个东西叫google。

google干了一件什么事呢?好吧,我是想赚广告费,但是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页面都编辑到,是啊,既然我管它什么内容,关心的只是广告,我干嘛不把广告插到哪些有内容的网页里去呢?大不了我们分广告费好了。

知识的拥有者由以前的卖知识逐渐到现在的卖广告,人们对知识由以前的极度渴求到现在的筛选。当内容的生产者不再直接控制由自己内容所产生的收益。是不是进步?是进步。

虽然是人类的进步,但是内容的制造者们如何转型?当管道受制于人,收益受托于人,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还有什么?只剩下自己的风格。

是的,“是什么”可以google、“还有什么”可以google、“为什么”可以百度知道、可以维基。(参考旧文,讲了baidu和google怎样解决“为什么”这个问题)但是统一的风格和立场不是那么简单的就被google到的。

不得不说,媒体作为一种价值观、世界观、生活方式的载体的特性会越来越重要。这是现代人的一种对品牌的依赖和膜拜(仔细想想古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好媒体得靠这个!可能也是老默花那么多钱收购道琼斯的原因吧。

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