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朋友在在成都的一家制药企业工作,这家企业当时主要是从事医院渠道的销售,01年的销售额大概是1.5亿人民币,纯利润3000万,到了02年,因为当时哈药系列正如日中天,广告战砸开了消费者市场,取得了非常优秀的销售业绩,因此这家企业便也想进入到OTC市场,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
于是选了一款药品,请了一些比较著名的广告、营销专家到公司进行了诊断,最后又请了一家成都的广告公司做广告策划(这家广告公司老板好像曾经留学日本,而日本最大的一家广告公司的成都办事处就设在这家公司,当时这家日本公司的人也被拉进来做了提案,究竟参与多少不得而知)。没有一个营销方面的整体规划,主要的投入就只在广告上面,经过多次提案,最后确定了成渝两地同时展开进行广告攻势,媒体选择以电视、户外为主。电视广告花了50万,在上海找了一家台湾的电视广告制作公司进行制作。一切就绪,战斗开始!
广告一哄而上开始了,边打边建渠道,边打边对终端人员进行培训,3个月,广告做的热火朝天,但销量却很惨!500万广告费,基本上是丢在水里泡都没冒几个。
整个推广失败了,可以说败得一塌糊涂,当然,那家广告公司还是发挥了一如既往的化败势为胜势的功力,借此继续忽悠其他企业,这时后话。但这个企业败在什么地方呢?
1.败在片面强调广告、忽略了营销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相互支持;渠道没建好、终端人员不到位、终端人员培训不够、促销活动没规划……
2.败在激进;这个药品的治疗范围以及这类药品的市场都不需要用这种激进的方式去挖掘,疾风骤雨般的投入以后,市场意识还没到位;
3.败在无监控;广告投放是失控、缺乏监督,事实上是有人从这里面赚到了钱的;
4.合作伙伴的选择失误;一言蔽之,被广告公司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