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第一财经周刊》 企鹅真的错了吗?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96

《第一财经周刊》是一个很不错的杂志,从第一期刊出开始我就非常喜欢,记得第一期里面有篇写百度的文章,很中恳、很犀利,也很有一些深度。这本全新的财经周刊杂志中有不少原《互联网周刊》的编辑记者,因此他们也格外中意国际的或是本土的IT公司。我相信,随着书目的一页页翻过,总有一天在国内成名的IT公司都将登上其榜单。

上期的封面专题是腾讯,首先不明白为什么把腾讯放到了其“大公司”栏目中,我认为放在“新公司”或是“快公司”更为合适,一个年营业额30多亿的公司,比起刚刚经历地震灾难、年营业额120亿的德阳东汽还差很多,但在地震之前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有这样一个大公司。而且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现在已经成长的足够的“快”,但还没有长到足够的“大”。

我知道他们迟早会写腾讯的,我也知道依照这个媒体的秉性他们会出偏负面的报道,但没想到他们会写成这样。其实“企鹅的错误”也还算是一篇好文章,有数据,有采访,有评论有分析。但从我的个人观点上看,我就是觉得这篇文章有些问题。

文章站在很高的高度上,从一开篇就很有吸引力,认为腾讯已经有“足够多的钱、足够长的成功经历、足够高的市场期望”,再外加“一群各执一词没有人能坚强决策的新老高管”。所以他们认为,腾讯已经足够具有“犯一次大错误的全部要素了。”然后他们的落笔就是,腾讯正在犯的“大错误”。

其实在他们眼中腾讯的“大错误”很简单,那就是QQ.com。通篇文章用了大量的案例、数据来说明这个事实,那就是腾讯不应该四面出击,如腾讯搜搜、腾讯拍拍等,尤其不应该在这两年重点推广QQ.com,把重心转移到门户上面。最为夸张的是,在他们列出了一张图表中,把包括“搜搜、拍拍、QQ.com”等近1/2的业务得列入到了所谓的“危险业务”中(在网上找不到这张图了)。

为了说明QQ.com没有发展前途,文章中特别用了迪奥的一个案例。或许在接受采访时,这个案例是刘胜义用来说明QQ.com的发展潜力的一个成功案例,可到了文章中,这个案例成了证明腾讯不该涉足QQ.com的最有力证据。他们认为腾讯的用户群同其它门户网站用户群体相比,质量太低,用迪奥中国区总裁李达康的一句话来说就是,“QQ用户中有多少人买得起Dior的产品?”
这到是勾起了我一些回忆。我是80后,是从99年开始使用QQ的,当时总是以有了一个七位或是八位的号码而自豪。和我一样的一批用户都已经成家立业,他们中的不少有了车、有了房子,也还有一些企业的小老板,我们平常还是用QQ来联络。我不知现在QQ中还有多少像我这样的用户,但我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用户终将成为社会主流阶层。所以对于这些用户来说,腾讯现在做出改变,或许来得正是时候。

在门户战略上,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因为腾讯没有在侈奢品品牌中取得成绩就认为其不值得发展。就连《第一财经周刊》也承认,腾讯对于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品牌相当有吸引力,换言之,难道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还比不上一个迪奥?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我也是腾讯QQ的用户,我的确不会因为在腾讯看到迪奥的广告去买它的产品。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给女友买得起迪奥产品,不过我不喜欢这个品牌更多是因为前一阵儿的火炬事件,或许现在又多了一条,傲慢。

文章认为腾讯正在“去QQ化”,他们拿第九届高交会来举例,当时负责所有网络报道和视频直播的腾讯网,没有出现一个QQ公仔或小企鹅标识。这点我到表示认同,在现在的QQ.com上我也能发现这样的迹象。但我觉得这是在腾讯这品牌下的子品牌分离,并不代表腾讯正在去QQ化。拿汽车来举例,大众的捷达很成功,而为什么又不允许奥迪继续成功?

文章把一般行业的规律拿来对比看腾讯,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但不同的是这是互联网,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不创新,毋宁死。其实就连《第一财经周刊》也承认,QQ的增值服务已属于“成熟业务”,腾讯需要寻找新的成长方式。而且,纵观行业布局,百度正在做Hi和C2C,阿里巴巴在努力养肥阿里妈妈,腾讯有什么理由把自己的头缩进那只企鹅的脖子里,不能做QQ.com、搜搜和拍拍?

互联网目前能够带来盈利的方式只有两种,即向用户收费和向企业客户收费。QQ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而且已经从用户这里或得了足够多的利益。对比新浪和百度来说,腾讯的用户足够忠诚,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实现向客户的收费的基础资源,所以,QQ把鎯头指向互联网广告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事。

坏就坏在腾讯的门户攻略或许来得太快。我不知道腾讯网现在的流量有多少,但我知道它现在有足够的资本和搜狐、新浪等老门户并驾齐驱!在5.12地震时,我看到了捐款第一的腾讯;我看到了网友捐款最热烈的腾讯;我还看到了寻亲、寻人最为活跃的腾讯。这样深受网民青睐的门户,有什么理由会被企业客户所遗忘?

腾讯的用户或许很低端,但低端用户并不代表就没有价值;在原有业务遇到瓶颈时,腾讯有选择新方向的权利;唯一值得争议的,是现在的QQ.com是否应该去掉QQ的标记。

或许《第一财经周刊》还应该深入了解一下腾讯,在文章中我很少看到腾讯高管站出来说为什么他们要做QQ.com,文章对刘胜义做的一些采访也被其放大来用做反面证言,我相信没有哪个高管会说自己的公司处处都是错误,除非是被某些习惯于咬文嚼字、断章取义的人给放到了某个特殊的场景中。

文章到此为止,还要申明的是,此文仅代表博主观点,非“枪手”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