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行销信心鸿沟”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07

“行销信心鸿沟”是奥美对广告主恼怒和坚持之间差距的一种说法,一方面是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长时间停留,另一方面是相对比较少的在线广告预算。我相信奥美互动全球CEO Brian Featherstonhaugh对此深有体会。他演讲的幻灯片里有一页,上面的一根线展示了消费者花将近20%的时间在在线媒体上,底下的一根线表示在线广告的预算,这根线缓慢提升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上面那跟线的幅度,差距拉的更大。这张幻灯片在很多内部演讲中使用过。在线媒体的预算,逻辑上应该与消费者在线的时长保持比例的增长,这种算法比较方便。

前几天,一个朋友也是我原来的同事,需要在一个大型会议的小组讨论中做主持人,问我关于以上话题的想法,于是让我想起。

在春节前,在我给纽约Syracuse大学的访问学生做演讲的时候,也曾经用了这页关于行销信心鸿沟的幻灯片。这些学生与大多数的美国大学在校生一样,都对数字方面非常在行,当我问他们,为什么这种鸿沟一直存在的时候,一个年轻人举手说,他记不起任何一个互联网广告,也从来没想点击,甚至憎恨所有互联网的广告形式,而他却记得很多电视广告。所以,他认为是创意不够的结果。

当然他说对了一部分,然而我想(不能肯定),如果大品牌能够在互联网上花与电视广告同数量级的重金,那互联网广告的概念,创意将与电视广告同样让人难以忘怀。

上述经历,我没有与我那位需要做小组讨论的朋友分享,但是这件事确实影响了我对他的回答。我在想,我们是否可以不把这件事看的这么重要,简单化一些。它真的有如此的简单吗?或者也许,我们一直抱有互联网至上的信念而对品牌信息在互联网上固有的局限以及品牌本身认知的局限视而不见了呢?我们一直都在说“听”的重要性,听这个年代拥有权利的消费者的声音。但是,我们是否仔细了解了控制媒体预算人的声音了呢?我的感觉是,他们之所以将大规模的预算拨给电视广告是因为他们的品牌在这种过时的传统行销上是行的通的。

当然,原来的CMO都是很顽固的,他们将会被淘汰,这自然会帮助缩小这个鸿沟,对吧?他们成长的年代与电视发展相同,在互联网甚至手机还没有开始有所发展之前,他们的习惯就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原因当然是年代的惯性作用。这也很自然:如果我们回头看,50年代的时候,电视与收音机和报纸比较,可谓是当时的新媒体了。我相信,你也会看到当时的鸿沟,而且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填平。当然,人们也会需要时间将注意力脱离报纸和收音机,但是广告商还是通过既有的经验来投放预算。

所以,我们还需要为“行销信心鸿沟”而大动肝火吗?或者是否这一鸿沟会自动的填平呢?也许,我们更需要花时间来做一做有效的互动创意活动,而不是寄希望于年代的快速更替,或者抱怨谁没让这个转变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