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报业陷寒冬 盼台当局开放大陆广告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409

据中评社报道,台湾过去几年的经济不景气,以及报纸读者转向新兴的网路媒体,台湾平面媒体陷入惨淡经营,广告量已经第9年负成长。,,1年的广告收入,大概是新台币60多亿,现在只剩下不到20亿。”

、经济新闻为主的“菁英报”,张数从现行的13大张,减为10大张,但售价由目前的每份新台币10元,调高到15元,且以零售为主。台湾现有的4家大报,,、《联合报》、。中时裁员、减张,又要调涨售价的策略,备受瞩目。

“新闻局长”史亚平昨日下午邀请平面媒体主管开会,关心平面媒体目前经营的情况、困境。史亚平在会后表示,与会人员各抒己见,没有任何结论,但是她也说明,“新闻局”是以关心产业的态度邀集会议,。

史亚平会后表示,出席会议的有媒体经营代表、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代表和传播学者专家等,各自站在其立场发表意见。同台北市报业公会理事长的联合晚报社长项国宁在会中就具体提出开放大陆广告、纸浆进口减税等意见。

对于媒体希望开放大陆广告,增加收益的议题,史亚平说明,开放大陆广告在实际执行面有困难,因为刊登广告需查核是否真实,目前无此机制和能力,同时必须经过修法程序。

至于纸浆进口减税,对象是否扩及出版业等范围的界定,史亚平表示也须讨论,另一方面有关环保团体的意见等,都须考量。

史亚平说,报纸这个产业的问题并非一两天可解决,目前只能表示关切;她也要求“新闻局”外馆搜集其他国家相关资料,是否有媒体纾困的作法?所获得的回答均是“媒体应独立自主,随市场机制自负盈亏”;若政府机构做太多即为“干预”、做太少又被视为“不关心”,真是进退失据。

,凸显市场机制失衡的问题,须检讨因应。台湾记协代表也在会中呼吁“新闻局”和“劳委会”应注意和因应中时裁员可能引发平面媒体新闻同业失业的雪球效应。

陈信元教授更提出《经济学人》杂志预告因为传播科技发展,2046年报纸可能消失的危机。,影响报业经营困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