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品牌缺失的误区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472

  对于经销商来讲,最大的目标无疑是提高利润水平,利润水平不仅仅来源于整车的销售,同时来源于售后服务、维修。

  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到哪一家经销商处购买新车,去哪一家维修点进行维修,取决于多种因素。价格合理、质量有保证、服务上乘,都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由于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政策限制,每一家经销商从展厅布置、到服务规范,从建筑风格,到新车价格,诸多方面都是厂家框定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需要树立自己经销商的品牌呢?

  目前的现实是,如果一名消费者购买新车时,不管去哪家经销商,都只是知道厂家以及产品,而不知经销商。这固然对厂家没有损失,但是对经销商而言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比如在北京市场而言,某品牌厂商拥有22家特约经销商店铺,这些经销商的竞争对手一是其他品牌的经销商,二是经销同一品牌的其他经销商。

  相对其他竞争品牌而言,产品、建筑风格、店铺装饰等硬件已经是厂商决定的因素,经销商并无太多可控权。而其他软件方面的因素,是可以决定此经销商不同彼经销商的重要方面。

  这就是经销商所具有的营销能力,而如果这种营销能力不能树立经销商的品牌,则对于经销商的销售业绩并不能增加更多的价值。

  有一家合资厂商的中层管理人士曾经对笔者无奈地表示,经销商一直不能很好执行厂商的相关规范要求,比如要求经销商员工统一带围巾,甚至出台相关惩罚措施,但是实施效果一直不理想。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厂商品牌的影响力比较弱势,经销商及其员工对品牌的认知程度较低;二是经销商本身并不理解品牌的作用,而品牌的体现在于一点一滴的细节。

  一个细节本身并不能起到作用,但是众多细节综合起来的就是一个品牌的内涵。一个细节的认真,可能不会促成一桩交易,但是一个细节的失误,绝对会破坏一桩将要成交的购买。而且细节的失误,会被成倍地放大到整个品牌的印象。

  这里就是传播的作用。

  一般认为,传播是一定时点上的通过媒体宣传产品以及企业品牌的专业活动,比如新闻发布会、新闻稿件的刊登、专题、采访诸如此类。这些固然是传播,但是如果仅仅是吧这个看作传播的全部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传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从消费者刚刚进门的那一刻起,传播就开始了。是主动笑脸相迎,还是陌如路人;是百般设法使出浑身解数要卖掉一辆车还是作为朋友以礼相待。

  相信许多人对麦当劳、肯德基的非常忠诚,只要看看那些在那里占住一个座位看书却不消费的学生就明白了。麦当劳要的不是一时的消费金额,要的是这些学生对麦当劳的好感以及品牌的认知。

  这些理念在日系经销商那里得到了继承。当你去日系经销店的时候,免费的茶水甚至咖啡,自由的上网环境,动感的大片放映,你不一定要买车,没有人去责问你为什么在这里只是闲坐而不购买新车。这就是品牌和文化的力量。

  外在的硬件环境,固然体现着某种品牌的文化,但是所有的品牌需要通过销售顾问等员工从内到外的真心表达,这种表达有时候是无声的,但是真正会体现出品牌的内涵,让消费者自然而然感受到品牌的亲切和友好。

  俗语说,润物细无声。传播的真正功夫是在于无声处做到的。

  没有传播的营销是伪营销。

  一些经销商可能只是在意于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参加巡展,举办社区活动,投放广告,但是假设这些活动没有长期的始终如一的传播,将会事倍功半。反之,则事半功倍。
 

作者 张志勇
访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