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网媒将纸媒逼向死角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445

(中国编辑记者网CEO简介:199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编辑、记者,资深网络人士,著名电视节目策划人。因受原中国青年报“冰点专刊”影响而创办中国编辑记者网。)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用着IBM X系列的电脑,这笔记本只有2斤左右,带着无线网卡,我感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神奇,在喧哗的汉口民众乐园某咖啡店,我一边浏览着天涯的“编辑记者”和新浪的“媒体聚焦”,一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室外很冷,咖啡很烫,报架上放着几本杂志和当天的楚天都市报,我不会习惯性地去翻一翻,因为我知道,刊登在上面的新闻,我几乎都可以在这台仅2100元钱的IBM X21笔记本上用摆渡找到。

从2001年“9.11”事件到伦敦连环爆炸案再到萨公被处决,网站在新闻跟踪报道等方面已经越来越表现出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快速、全面,尤其是互动性的优势。甚至,人们已经逐渐养成到网站上实时了解和参与新闻事件、公众话题互动的习惯,例如,人民币升值等重大事件发生后,网站可以在十几分钟内推出全面深刻的专题,网友也纷纷在上面跟帖谈自己的看法。新闻在快速更新、专题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及时性等特性正成为网站挑战传统媒体的利器。从网络上快速寻找想要的新闻,我和其它一亿网民一样,已经习惯,并坦然。

2006年,我们听到更多的有关于网媒不断壮大的消息。以即时通讯系统QQ打出天下的腾讯,从《凤凰周刊》挖来主笔王永治,组建团队,打造内容平台。而张朝阳更是将意思表达得更直白,他说,因为网站在内容、人才方面的造血功能很差,所以,他们考虑的是从传统媒体挖角。

2006年以来,凤凰卫视名嘴梁冬就任百度公司市场副总裁;《环球企业家》原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甬出任网易副总裁;《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到搜狐任常务副总编;原《南方周末》记者王子恢加盟搜狐,任财经频道主编。新浪在10月13日传出经济观察报社长何力将加盟吴征杨澜夫妇的阳光媒体投资公司,年底前到岗,接着是在西祠上传出《京华时报》张锐要加盟网易。

这些高级别人才的流动,就象座座风向标,指引着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在他们背后,更多的是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加盟网络。劳动部预测,未来10年内,网络编辑需求将呈上升趋势,总增长量将超过30%。

2006年,我们不知不觉感受,人才从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向网络流转渐成风气。他们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不难发现,网络媒体的招聘,同样需要“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一点不比传统媒体招聘要求逊色,一些重要的门户网站,要求的是硕士以上学历。与之同步的还要“三年以上工作经验”,高科技发展的平台,同样需要高素质人才去操作,在招聘会上,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网站在招人,他们的展台上的简历越堆越高,如果有人说,你的同学某某在网站工作,而不是在某国家机关端茶送水,不是在某公司被人当小二使唤,你不要吃惊,因为他们在从事着一份有前途的工作,目前还看不出有太多的变化,但很快会令人眼睛一亮。就好象一个地方的工地,乍一看满地都是民工,再过几天,高楼参天而立。

大大小小的网站都开出了诱人的薪金吸引资深编辑人才的加盟。过去传统媒体采编人收入高于网站同行的现象正在改变。据了解,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收入在8000元至1万元。大量中小网站的编辑月薪一般在2500-4000元之间。当然,由于资深人才短缺,这类人员的身价也在不断走高。一名经验丰富的员工跳槽后工资能上涨50%-60%。

经济观察报社长何力透露将负责阳光媒体投资大中国区新媒体事务,成为阳光媒体投资公司的第3号人物,年薪估计200万。

网媒广告的市场占有率正在节节攀升。据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19亿元,2005年、2006年预计将分别达到27亿元和40亿元。

从新浪和搜狐的财务报表来看,2004年网络广告收入约占到这两家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05年,国内几大网站都打出了“门户战略”的大旗,展开竞争,而新闻内容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被视为吸引和稳定高端客户的重要因素。内容为王的终极目标是广告为王。广告收入的甜头让网站的投入如央视标王一样疯狂。是啊,羊毛出在羊身上,再大的投入有相应的大产出,何乐不为呢?

尼尔森媒介研究的数据也似乎在为传统纸媒的发展感到遗憾:今年1~8月,《北京青年报》广告刊登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0.2%,《广州日报》减少7.9%,《新民晚报》减少7.6%。另据慧聪媒体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1~5月,全国报刊广告总额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广州、青岛、深圳等城市还出现了负增长。

纸媒即将进入“微利时代”,这个观点似乎被进一步坐实。于是,为了获取利润,许多媒体选择了压缩编辑部开支,提高价格并降低质量的做法,尽一切可能捞钱。这种不理智的行为导致了恶性循环,更使得报纸前途充满愁云惨雾。

近日有关媒体报道:台湾联合报系的《民生报》11月29日下午宣布停刊,实际上,这并不是台湾第一家有资历的平面媒体的倒下,在此之前,台湾的《中时晚报》、《大成报》、、《台湾日报》、《星报》等平面媒体已经相继停刊。其中《星报》与《民生报》同属联合报系;。

台湾平面媒体的遭遇并非孤例,美国传统大报也同样因为受到网络媒体的影响,发行量纷纷下滑。据美国报纸发行量稽核局10月30日公布的数据,到2006年9月为止,美国主要大报发行量连续两年下滑,过去六个月来,主要大报平均每日发行量下跌2.8%,连向来为读者喜爱的周日版也下跌了3.4%。最近,。一种认为网络广告将断送平媒生计的论调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在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的格斗过程中,我们看到平面媒体不断被逼到了角落之中。传统的平面媒体已经完全显露出了劣势。网络媒体的繁荣景象和传统平面媒体的萧条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2005年报刊媒体广告额度增速五年来首次落后GDP的涨幅。与此相反,网络媒体的广告额则以平均80%以上的增速上升。

从媒体大亨鲁巴特-默多克旗下的新闻集团收购多家网络公司即可看出,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互联网的巨大潜力,读者数量和营收额的持续下滑令传统媒体焦虑不安,该观点得到了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的支持,并称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差异最终将会消失。在国内,美国CNET集团已经集多家传统媒体与网络并存,近两年成功完成ZOL、蜂鸟和PChome的收购,近期又开始的新一轮大动作,纸媒将会风光不再。

电视有声有色,广播趁着夜色的笼罩传道解惑,纸媒呢?也许纸媒新闻可能厚重,报道可能深入,可它的信息传播速度相对网媒来说,却会象火车追赶着飞机,在速度上总要慢几拍,如果说火车软卧的票价和打折后的机票价格差不多,我相信,许多人会选择坐飞机。火车只有少数老年人会选择,他们喜欢穿山越岭的感觉和铁轨上一路的咣当。

订报一个月可能花费15元,因为HUB的存在,我们的入网费也可能降到15元。一样的票价,坐火车还是坐飞机,相信读者自有取舍。

笔记本电脑越做越薄,速度越来越快,待机时间越来越长,无论你怎么样抱残守缺,你不能忽视电脑城一片笔记本卖场和笔记本卖场上一片降价声。传统的纸媒正如台式机电脑,也许有它存在的必要性,但你不得不承认,他将会慢慢成为信息社会的点缀。时光列车永远呼啸着前进。

当80年代及80年代以后的孩子成长起来,并成为消费主力军后,传统媒体的读者和市场将会极大的萎缩。网媒,不可避免地充当媒体大战的主角,从幕后走向了前台,拿着激光武器同质竞争,演绎星战前传。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的。

在完成这篇文章的时候,咖啡还没有凉,一场黄金甲还没有散场,我还要感谢网络给予我便利,让我很快将自己的观点传送到网络,能让更多的网友知道我的信息,如果是纸媒,可能要等到明天或许更久。当然也可能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