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传媒集体上市局限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270

      进入2008年,上海传媒业正集体筹划上市融资。

      目前准备较成熟者,包括出版系统的世纪出版集团,广电系统的第一财经、炫动卡通,以及地方新闻门户网站东方网。据悉,世纪出版有望先拔头筹,在年内实现上市。

      这是过去14年来上海传媒业的第三轮上市热潮。东方明珠(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32)于1994年登陆沪市,是上海首家传媒上市公司,由多家广电企业发起,主营电视传输与旅游广告业务。第二轮热潮始于2006年,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借资产置换入主当地商业股华联超市,后者更名新华传媒(上海交易所代码:600825)。一年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再将旗下经营类资产注入,令新华传媒成为真正的“传媒股”。

      与以往不同,本轮上市潮横跨新旧媒体,涵括所有传媒类型,规模之大为历年仅见。此外,早年传媒股上市多为政府主导,单一业务的上市公司,往往被安排引进类别迥异的媒体企业的股东。而今,上海传媒业已形成利益主体分明的数家大型媒体集团,此轮上市多为集团各自推动,以往的“混合股东制”渐渐淡出。

      然而,在既有的上市筹划中,产权多元化依然未见明显突破。一来,各传媒集团仍坚持握有未来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二来,作为典型的人力资本型产业,上海各家传媒企业均未在上市计划中作出管理层股权激励安排。这使得本轮传媒上市固然声势浩大,却仍囿于融资层面,距传媒业向资本市场全面放开、真正以资本力量驱动传媒业跨域重整及改革仍有不短的路途。

“混合股东”淡出

      从产权角度看,政府国资、行业集团及其控股或参股的传媒企业,构成了如今上海传媒业的三层架构。

      四大集团之下,文广集团全资拥有上海文化广播新闻传媒集团(SMG,下称文广传媒)和上海电影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上市公司新华传媒;世纪出版集团拥有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作为上海市委宣传部国资办的出资人代表,上海精文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精文投资)也直接在四大集团旗下的多家公司持股。

      早年,作为本地传媒资产终极股东的上海市政府,曾以“混合股东”模式,实现各家媒体在有限上市资源中的一体均沾。以2000年成立的东方网为例,注册资本6亿元,发起股东包括东方明珠、解放日报社、文新集团等12家。从股东构成看,上海四大传媒集团中的三家均列其中。东方网发起时,正值全球互联网业高潮期,公司以股份制形式发起,其意即在迅速上市。叵料次年互联网泡沫旋即破裂,东方网上市终告夭折。

      即使是在四大传媒集团业已定型壮大的2003年,政府仍力推“混合股东”模式。当年,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启动改制。次年9月,精文投资、解放日报集团、文广集团、世纪出版集团、文艺出版总社在政府预先安排下入股新华发行集团,后者由国有独资企业转制为五大国有股东持有的公司。

      时至2006年,同样在政府安排下,新华发行集团借壳华联超市上市,成为更名后的新华传媒的控股大股东。上述五大股东从而在控股公司层面分享了上市权益。

      近年,随着四大行业集团利益诉求日益区划和明晰,早年政府热衷的“混合股东”模式正被逐步削弱。

      在东方网,文广集团于2005年借增资扩大持股比例,以31.5%的股份超越其他传媒集团股东,获得东方网控股权。

      在新华传媒,解放日报集团借助2007年5月的一次定向增发,将旗下经营类资产大举置入上市公司,从而实现在新华传媒直接持股23.49%。加之在上游控股公司新华发行集团的持股,以及关联公司在新华传媒的直接持股,而今,解放日报集团已成为新华传媒名副其实的第一大股东。早年的五大股东分享局面,已演变为解放日报集团的一股独大。

      与此同时,各传媒集团新成立的公司则直接以自身上市利益为诉求,“混合股东”模式已不复存在。2005年11月,世纪出版集团改制成立了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世纪出版),总股本7亿元,世纪出版集团一家持股70%,自一开始就掌握了绝对控股权。

“精文”式微

      “混合股东”模式淡出的同时,身为文化宣传系统出资人代表的精文投资,其在各传媒集团的产权比重也有不断缩小的迹象。

      精文投资成立于1995年,曾隶属原上海市计委,初始7500万元注资来自地方财政的文化发展专项基金。

      2004年6月,上海市委宣传部国有资产办公室成立。当年末,,委托给上海市委宣传部。由此,精文投资划归上海市委宣传部国资办,注册资本增至1.5亿元。

      成立伊始,精文投资就控制了地方政府向文化传媒企业增量投资的通道,并在行业整合中扮演重要角色,一度在各大传媒集团下属公司中持有相当多的股份。而在新一轮以各大行业集团主导的传媒上市计划中,精文投资的传统角色正在受到削弱。

      2004年炫动卡通有限公司(下称炫动卡通)成立时,注册资本1.5亿元,文广集团通过旗下文广传媒和上海电影集团总计持股40%,为实际第一大股东;精文投资持股30%,为第二大股东;此外,文新集团、东方网和世纪出版集团各持10%股份。

      2006年,上市公司新华传媒一度增资3750万元持有炫动卡通20%股权。至2007年,炫动盈利前景业已明朗,为抓住上市机会,文广传媒迅速以巨额增资谋求绝对控制地位。当年末,文广传媒增资至4.325亿元,占86.5%股权,加之上海电影集团摊薄后的6%股权,文广集团已握有炫动卡通92.5%的股份。原先的第二大股东精文投资,其在炫动的持股已微乎其微。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精文投资在上海四大传媒集团中权重削弱,显示后者的独立产权意识不断增强。在上市的重大机遇面前,四大集团已在有意无意之中,与传统“大一统”的行政主导意志拉开距离。
  
内部控制权博弈

      即便在四大行业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独立产权及利益的诉求也在不断强化。

      上海首家传媒上市股东方明珠,如今正处于尴尬之中。东方明珠1992年成立时,发起股东为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及上海电视节办公室。此后,上海广电系统的各家媒体被整体改制为文广集团,后者通过旗下的文广传媒和上海电影集团分别持有电视、电影类资产。两大子集团中,文广传媒尤其强大。

      早年在文广集团内部,文广传媒与东方明珠的关系被视为母子关系。但此后,因上游文广集团一度计划将旗下优质资产陆续注入东方明珠,甚而实现文广集团的整体上市,导致东方明珠资产不断膨胀,其与文广传媒的关系也日趋微妙。

      如今在文广集团内部,文广传媒与东方明珠已不复母子关系,演变为平级的兄弟关系。而丧失了控制权的文广传媒,自然不再乐意将优质资产持续注入东方明珠。

      与此同时,文广传媒开始加速旗下资产重组,谋求单独上市。此轮上海传媒业集体上市计划中,惟独文广传媒同时拥有两家拟上市企业——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下称第一财经)和炫动卡通。

      其中,第一财经已初具跨媒体企业格局,拥有《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电视台和第一财经电台三大平台。《财经》记者获悉,在第一财经最初的上市计划中,并未将《第一财经日报》纳入。原因在于,文广传媒仅持股《第一财经日报》51%,另外49%的股权分别掌握在北青集团和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手中。如今,第一财经已在部署集团化战略,决意实施整体上市。

      困惑同样存在。在旗下第一财经、炫动卡通不断壮大乃至分别上市之后,文广传媒如何继续保持控制力?面对一年多来外部和内部有关控制权的重重矛盾,文广传媒的管理层已颇显疲态。在内部的一次网络交流会谈上,面对员工提出的种种对于集团发展的质疑,一位高管难现往日的勃勃雄心,更多的已是现实的无奈。

      文广传媒向来被视为上海传媒界最强有力的改革发动者,历年来在对外控制权的博弈中尽显强势,如今却也陷入内部“失控”的纷扰之中。这或许表明,在传媒业尤其根深蒂固的控制权思维,已不能顺应如今上市分权的大势所趋。

有限突破

      在业界看来,自上而下的政策信号,是此轮上海传媒业上市热潮的诱因——国家将支持出版、报业和官方骨干新闻网站上市,并不再要求将编辑与经营业务拆分。,,被外界视为中国新闻出版业向资本市场全面开放的信号。

     无论是政府主导还是行业集团主导,无论控制权握于谁手,传媒企业谋求上市,首先还是要证明自己的实力和盈利前景。

      据《财经》记者了解,计划上市的四家上海传媒企业中,世纪出版整体业务上市可能性最大。在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后,公司经营状况良好,2006年利润已达1.1亿元。

      东方网目前也在积极筹划整体上市,期望成为全国第一家上市新闻网站。然而身处上海一隅,东方网的传播覆盖受到种种局限,盈利状况也不甚良好。

      文广传媒旗下的第一财经和炫动卡通,目前仍准备将经营业务分拆上市。由于跨媒体扩张,第一财经资金需求最为迫切。在近两年红火的媒体市场环境中,第一财经的营业收入并不低,但利润因成本居高不下而始终不尽如人意。财报显示,公司2005年仍有小幅亏损,2006年税后利润仅12万元。

      对于第一财经的上市计划,从上海市政府到国家主管部门均表示支持。2007年,,对第一财经打造财经资讯产业链颇为嘉许。该报告还专门提出三项针对性政策建议:争取获得主流财经媒体信息披露权;支持通过直播卫星扩大覆盖面;鼓励其部分经营业务上市,进行资本扩张。

      文广传媒内部则对旗下两家企业的上市持谨慎乐观态度,“一切都存在变数。”集团一位高层表示,“尽管有上市计划和强烈的意愿,正式进入上市程序,保守估计也要在2009年下半年之后。”

      另一方面,四家拟上市传媒企业都曾提出高管股权激励的动议,各家持股比例在5%-15%不等,但最终均遭否决。第一财经还曾设计了期权激励方案,但至今亦无结果。

      《财经》记者获悉,上级宣传主管部门曾对此明确表态,新闻单位目前仍很难实现股权激励。

      上海传媒界人士称,此轮媒体集体上市在行业改革的层面突破有限,形形色色的本地国资控股仍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内,传媒企业在公司治理、高管人事任免等问题上将难脱以往窠臼;对外,媒体经营的行政许可放开、混业经营和跨地区兼并重组仍难见曙光。即便上市融资最终获得成功,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仍将持续考验传媒企业的成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