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究中国品牌“习惯性流产”背后黑手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420

众所周知,中国是品牌大国,但并非是品牌强国。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品牌仅仅占据6个席位,远远低于美国245席的“天文数字”。有数据分析,55%的中国品牌在3-5年时间内都会瞬间夭折,这究竟是何原因呢?

随着品牌经济的逐步扩大化,国内企业的品牌意识也日益加强,品牌溢价、品牌高附加值成为了现今企业竞相追逐的“唐僧肉”。然而,一个企业在成功的品牌运作之后,品牌有了一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甚至忠诚度,就很容易被恶搞商标所仿冒,一旦被假冒、仿冒后,知名品牌就很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扼杀,甚至毁灭。众所周知,知名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少则几十年,多则上百年时间,但摧毁它却只要短短的几年甚至几个月。

《家电市场》2006年12月号“恶搞商标”一文中,就曾对品牌的模仿现象作过详细深刻的分析。模仿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中文名称的模仿,如海尔VS诲尔、奥克斯VS澳克斯、春兰VS春一兰;2、LOGO的模仿;3、口号的模仿。

这种恶搞商标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恶意颠覆。它不仅损害了知名品牌企业的利益,同时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带来极大的侵害,对中国的国家品牌形象也构成巨大破坏。不少跨国品牌企业在中国市场遭到恶搞,他们很容易将这些不满情绪传到国外,累积对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破坏。目前在欧美,一些人一提起中国,就和盗版、抢注、恶搞知名品牌企业的知识产权牵联在一起,无限联想到中国的假货、劣货泛滥。

从整个家电行业市场角度来看,“诲尔”等恶搞商标的出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其利用价格优势、商标模糊相似等特点骗取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短期内攫取了不合法利润,这种坑蒙拐骗的行径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利于知名品牌的孕育和发展。如此低劣的市场土壤也就难怪孕育不出重量级的世界品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