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帽子到红心:浅谈人际传播的可行性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49

大约一年前还是半年前,MSN在美国搞过一个慈善组织PK,要MSN用户在名字前面加上各种代码,表示支持哪个慈善机构,我还记得当时有9家。结果中国用户不知道自己不会算在内,也纷纷选择自己支持的慈善机构,搞得MSN上一片绿色的“IM”小图标,被人称为“绿帽子”事件。

而近几天,准确的说是从上周开始,MSN上又上演了一场红色风暴。表达自己爱国情绪的网友们纷纷把红心+China的标志挂在名字前面,表示支持奥运,反对一切分裂势力。

与此同时,在QQ用户之间也在互传中国心头像,并且还产生了所谓三个版本之争:一条因为缩小图片尺寸导致的阴影被说成是分裂的意思,。据说最早是一个叫做校园风的网站搞鬼,我很佩服提出这种说法的人,不仅敢胡思乱想,还敢胡说八道。

今天要说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关于人际传播的可行性。绿帽子一夜之间带满白领脑袋的时候,就曾经有人提出过此设想。而今天红心再度席卷两大IM工具,让人不得不正视这种传播方法。

包括QQ魔法表情和MSN动画表情在内的大幅动画表情,作为很好的宣传载体,同时具备卡通形象、声音效果,兼备易用和易传播两大特性,使得广告形象在不经意间深入人心。同时,这种表情对于用户有很高的亲和度,用户之间容易互相传发,容易形成扩散式传播。这种方式已经有过几次尝试,效果据说还是不错的。

如果分众是一种在人们容易被消磨的时间中推送他们的广告,那么人际传播就是一种人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中推送的广告。也许分众的广告让人能做到过目不忘,见一次就忘不掉,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很多,而借助动漫表情的人际传播,很可能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一个独特的动作、眼神、台词等让人不经意间就会想起。

也许,下一个分众就隐藏在某个动漫表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