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拉西扯:百度日本与谷歌中国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347

1月23日,百度日本网站(Baidu.jp) 发布,这大概是第一家正式在海外落地的中国大型网站。目前的百度日本,拥有大约30名员工,几乎全部为日本本地人。按李彦宏的说法,百度日本负责本地产品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开发工作则由百度的中国团队负责,也就是他所说的,国际化就是本土化,国际化的核心在适应本土的产品而非技术。

百度日本让我很自然地想到谷歌中国。Google作为一家成功的美国公司,其国际化进程几乎所向披靡,让一向珍爱本民族文化的法国人惊呼“狼来了”。但在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市场上,Google并没有取得意料中的成功,不得不屈尊于本土搜索引擎之下。李彦宏认为,在没有本土搜索引擎的市场上,Google的品牌和技术优势很容易得到发挥,但在本土搜索引擎的强劲竞争面前,Google的技术优势就变得不明显或者不重要了。在中国、韩国和俄罗斯这些拥有本土搜索引擎的市场上,本土公司都占有绝对优势,尽管他们的技术可能远不如Google。

Google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大多数成功,少数不成功或尚未成功,无论成功与否,Google都拥有强大的品牌资源和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与Google不同的是,日本市场是百度海外战略的第一站,而且是公认最难取得突破的一个市场。不过李彦宏也有他的看法,所谓最难,可能也是最好的另一种表述方式,这也是百度在对多个市场进行调研之后得出的结论。李彦宏并没有谈及对百度日本的预期,但他之前已经多次表示过,有10%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养活一个很大的团队,如果能拿到20%,则已经大过整个中国搜索引擎广告市场的规模了。

和Google的另一点不同是,在正式进入中国之前,中国已经有大批Google产品的用户、较高的媒体关注度和品牌形象,而在日本,百度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品牌,用户认知度接近零。也就是说,百度很难借用在中国成功的号召力,它必须独自开始一段全然不可知的探索历程。挑战者的制胜法宝,常常是提供不可替代的产品,比如Google在台湾市场推广的YouTube、Google Earth等产品,是其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而百度的首批产品,网页搜索、图像搜索、视频搜索和blog搜索,基本上是中国相关产品的移植,还算不上有多少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不过好处是,它的对手是在中国市场上有过长期交道的老熟人,这比谷歌当初面对本地竞争对手时所遭遇的尴尬和笨拙,要有利得多。

昨天在和李开复聊天时,他表示,今年谷歌中国将对研发体制做出较大调整,进一步放宽工程师自主开发产品的限制,努力激活个人的创造力,并且将20%时间开发产品的比重列入产品经理的考核。但这些过于年轻的、缺乏经验的工程师,是否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并且让人喜爱的产品,还是个未知数。而大量微软员工的加入,所携带的微软基因以及路径依赖,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谷歌的原有文化,也仍需观察。

所有的冒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点王微应该很有体会。他当初决定从拉萨骑自行车到加德满都的时候,大概没有想到,这一趟旅程,会艰辛到几乎无法完成。Google三年前决定进中国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很乐观。但现实总是比你能想到的更加残酷。不过我仍然希望百度能站稳它的第一个海外落脚点,也希望谷歌能在中国长期存在下去。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成功与否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好于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