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卖身与三鹿猝死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429

最近,,一是汇源决定把企业出售给可口可乐,鉴于以前众多被收购的民族品牌都难逃被打入冷宫的命运,因此汇源事件被认为是事关民族品牌的生存问题,以及中国食品工业的安全问题;二是三鹿婴幼儿奶粉被查出添加有害物质,造成涉及全国广大地区的婴幼儿中毒问题。三鹿事件和此前已经被曝光的众多食品质量问题不同在于,三鹿是一个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的品牌,甚至是奶粉行业第一品牌,这样的品牌竟然出了这样严重的问题,将会带来整个食品民族品牌甚至所有中国品牌的信任危机。

不管问题出在奶源还是三鹿自己的环节,三鹿都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因为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就是认为品牌企业有责任、有能力来管理整个供应链,所以才愿意信任品牌产品,购买其产品,并给予其品牌溢价,所以这次事件将导致三鹿整个品牌体系和品牌形象的坍塌,也因此分析普遍认为,三鹿难逃此劫,也可以说三鹿已经猝死。

一个50年时间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知名品牌,被一个事件轰然击倒,愤恨之余,也增加了无尽叹息。

当务之急,自然是不遗余力的救助已经受到伤害的婴幼儿,三鹿即使因此倒闭也是咎由自取,但是从政府、从社会各界的角度,却绝不是把这个事件平息了事,也不是打倒一个三鹿了事,更应该分析三鹿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否则今天死了一个三鹿,明天同样的悲剧就可能降临到其他企业以及相关的消费者和员工头上。

无论是汇源的卖身还是三鹿的猝死,都从个案的角度显示了民族品牌企业生存的艰难,这里面有企业自身管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需要的原因,也有政府在推出宏观调控措施的时候对企业微观生存状态关注不够的原因。从企业自身管理角度,基于“规模—价格”的经营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可挖掘globrand.com的潜力和应对市场风险变化的能力降低;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强制性的价格管制尽管对治理通货膨胀立竿见影,但是却压垮了很多企业的价值链体系。很多企业生存在一个悖论之中:是做一个“坏企业”活下去,还是做一个“好企业”死掉。但就像三鹿这样,脓包总是会被挤破,只不过企业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能够躲过而已。

所以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我们对朱新礼卖掉汇源抱理解的态度,但是从国家宏观经济角度,却需要反思是否我们的经济环境给予了民族企业足够的生存空间?从企业个体的角度,我们对三鹿的行为进行谴责,但是从国家宏观管理的角度,却需要反思宏观经济调控的连带效应,是否在压制了一个问题同时,真正的问题并没有解决,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深层次问题。

 来源:
作者: 秦合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