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海尔一年之内四换广告公司

观点 2018-11-02 12:08:23 阅读513

海尔集团的奥运传播项目在距离奥运只有80多天之时,重新签约DRAFT FCB,海尔一年之内已经四次更换代理公司(FCB- Y&R - DDB- FCB),实在是无语!

 如果把广告公司与广告客户之间的关系比作恋爱关系,那就是海尔在一年之内招惹了换了几个男朋友,这个花心的程度比曹芳华更猛。曹芳华还会爱上一个人坚持到底,哪怕一路风雨。但是海尔在换了几个广告公司之后,还是回到FCB的怀抱,这让我很费解;是海尔的多金深深吸引了FCB?还是FCB本来就很贱?这个作为一个局外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海尔方面来说,一年之内换四个广告公司的做法绝对不是一个民族标杆品牌的做法。

 可能就是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只是一句口号,其行为可能就像曹芳华一样不真诚,不然怎么和广告公司的合作不能到永远呢?

 海尔是民族品牌的希望,更是满足品牌的标杆,但是从品牌成长力来说,海尔近几年远远不如华为,联想品牌,(当然联想他们的做法也有很多我不能理解的,比如奥运火炬营销就在可口可乐的巨大攻势下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了。)所以觉得对于海尔这样的品牌,我有必要在这里h胡说几句:

 1、海尔还没有从“民族榜样”的光环中走出来。前几天看《鲁豫有约》,陈鲁豫在和金晶对话中,陈鲁豫说:媒体只会把人捧起来,但是媒体不会等你跌下来的时候去接你。这句话同样适合海尔,在那个时代,海尔作为一个榜样,被媒体抬高了,但是抬高之后的企业产品力提升,企业的品牌力打造等等一系列行为需要海尔用自己的努力去实现,但是海尔目前的产品不管产品力还是品牌力都不像媒体标榜的一样。或许海尔在“做事”和“造势”的太平中迷失了自己。

 2、在产品力与品牌力不尽如人意的同时,众所周知,海尔在国外市场占有率不是很理想,还是一个相对低端的品牌。有人评价说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就是用国内赚的钱贴补海外市场,这句话的真实性我无从考证,同样无可考证的一句话是:在美国,海尔的产品基本上是大学生购买的产品,因为价格便宜。在这样的情况下,海尔需要有一个清晰的国际化战略,需要一家能够协助海尔有效国际化的品牌管家。或许海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3、海尔的崛起只是洋品牌的一个假想。三星的成长速度很让世人震惊,迅速崛起成为亚洲品牌价值仅次于索尼的品牌,但是作为起步时间差不多的一个企业,海尔还在哪里?中国的市场很大,中国的知名品牌未必会是世界知名品牌;但是世界知名品牌一定会是中国市场的知名品牌,海尔还只是停留在中国知名品牌的阶段,对于世界,海尔还太年轻,没有什么故事,没有什么文化,更没有品牌光环。

 首尔奥运会带动了一批韩国品牌走向世界,我一本以为海尔、联想等品牌一样可以借这个机会风靡全球,但是,从目前联想、海尔等品牌的营销策略来看,我想很难。民族品牌还要努力,努力才有机会。

 以上纯属我个人的胡言乱语,其实想说的只有一句话:海尔这样走马灯式地换广告公司是不对的,就像有的人不断换女朋友一样,会把自己作死的,或许以后都没有广告公司敢为你服务,到时候海尔就像曹芳华一样:人品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