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对儿童的影响,一如它的诞生对世界的影响,当众多家长已然成为电视的忠实用户的时候,孩子也早已成了电视一代,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可谓重大,但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看,抛开目前尚无定论的心理影响,其实电视还是孩子接受信息的工具,而这些信息,也必然包括早已下套待猎的广告,而其他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
新媒体时代的新老师
在没有电视的时代,物质也相对匮乏,这个时候,其实会产生很多温馨的画面,一家人晚饭后,其乐融融的在聊天、对话,这个时候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家长,以及家庭的成员。然后是学校的老师,儿童在自身受教育的过程中,在学校生活中,明显受到来来自老师的影响,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其他修养方面,可以说,这这个时期,儿童在家长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渐渐成长。
电视诞生,绝对是足以改变世界的一项发明。每个家庭茶余饭后,几乎都会和电视这位挚友在一起,即便冷落的亲情也在所不惜。对于儿童来讲,现在也多了一位老师,那就是儿童电视节目,在众多的儿童媒体中,儿童电视媒体已经逐渐成长为能够影响儿童的另一位重要的“教师”。
这里所说的儿童媒体,包括报纸、杂志、户外招贴、收音机、电视、电影、网络等众多大众传媒。所谓媒体,就应该是一个立体的,能不断产生新价值的经济实体。真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中国,儿童媒体恐怕还在成长中。但儿童唯独对电视表现出巨大的热情,这是因为儿童的阅读能力有限,对纸媒体热情不够,而风光无限的新媒体也因儿童的理解能力不足以及价值对媒体传播环境的高度关注而对儿童群体的影响不大。
因此,电视媒体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儿童新媒体时代的新老师,只不过这个老师的敬业心虽值得称赞,但是其对儿童的作用与反作用却是如今争论的焦点。这点在下文将会提及。
由收视占领所带来的消费引导
电视作为最重要的媒体传播渠道,对少年儿童的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根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报告显示, 4-14岁的儿童日平均接触电视的时间约为2小时,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的12 年里,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长达1万多小时,远远超过他们学习任何一门课程的时间,因此电视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消费影响尤为重大。
毋庸置疑,详细的收视数字,绝对的占领空间,可以马上从儿童电视媒体上看到无尽的“钱”程。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也几乎是每个家庭的核心,特别是如今,独生子女众多,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在对待儿童的各个消费渠道,真的是不遗余力,因此,也进一步促进了关于儿童消费各个区域的全面繁荣,无论是儿童食品、儿童玩具、儿童服装,还是儿童教育支出。
因此,企业对儿童施加广告影响的过程中,电视被看作最佳的传播途径,因为电视在广告信息传播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很容易唤起儿童对广告产品的兴趣和好感,激起潜在的消费欲望,进而牢牢记住商品名称和品牌,导致消费产生。
其实关于儿童消费,除了儿童自主消费以为,他还有能力通过向父母提出购买要求,进而达到购买目的,这种间接达成意愿的消费行为,也几乎是儿童消费的一大特点。
负面影响同时存在
电视媒体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大众传媒,其影响力,自然不可忽视。当儿童电视媒体对儿童视线和时间进行占领,就不由得大家开始关注儿童节目以及儿童广告对儿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方面,也有感觉方面,其中也包括对儿童道德素质养成而造成的影响,当然,儿童节目大多无可厚非,但是众多的儿童广告,极具煽动力的语言,极具诱惑力的画面,对儿童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儿童,由于社会经验的缘故,比较缺乏对外界信息的正确判断,这种认知能力的不足直接导致其对电视媒体广告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儿童在接受电视广告信息的同时,并没有对电视广告进行正确的判断。因此,儿童由广告得到的信息并不能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担负的教化内容一致。比如,广告鼓励孩子的消费与即时满足,而社会教育目标是勤俭节制。
儿童电视广告所宣传的内容是高雅的或低俗的,是更注重经济效益还是社会道德,是正面积极形象还是反面消极形象,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冲击儿童的感官知觉,在不知不觉中左右儿童的道德认知判断能力,影响儿童的道德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控制其道德行为。
当然,这虽然是一个现实存在的既成事实,但是,在一系列青少频道开播、儿童电视媒体的飞速发展之下,儿童媒体对儿童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并已经开始展开净化银屏的行动,让儿童媒体更纯洁,更健康,是每个媒体从业者肩负的责任。